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03篇
  免费   1166篇
  国内免费   988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164篇
基础医学   703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2954篇
内科学   2887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503篇
特种医学   5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833篇
综合类   6853篇
预防医学   1153篇
眼科学   170篇
药学   6259篇
  19篇
中国医学   2477篇
肿瘤学   44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540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1255篇
  2011年   1346篇
  2010年   1325篇
  2009年   1309篇
  2008年   1514篇
  2007年   1497篇
  2006年   1480篇
  2005年   1528篇
  2004年   1232篇
  2003年   1187篇
  2002年   1051篇
  2001年   969篇
  2000年   762篇
  1999年   668篇
  1998年   647篇
  1997年   599篇
  1996年   566篇
  1995年   487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目的观察脉血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脉血康组3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各组大鼠于术后14 d处死,抽取血清并留取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情况,并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①3组肾脏形态学变化有差异,假手术组双肾大小及体积无改变,颜色红润,模型组及脉血康组术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术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结扎段以上全程扩张。模型组肾实质颜色变浅,剖面肾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脉血康组肾脏颜色稍红润,肾脏皮髓质分界较清。②假手术组肾脏病理未见明显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脉血康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脉血康组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Cr、BUN、TC、TG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脉血康组SCr、BUN、TC、TG水平均下降(P0.05)。④假手术组PAI-1、t-PA、u-PA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系膜细胞胞浆,肾间质表达极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脉血康组PAI-1明显增多(P0.05),而t-PA、u-PA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脉血康组PAI--1表达明显减少,t-PA表达明显增多(P0.05),u-PA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脉血康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下调肾脏PAI-1的表达,上调t-PA的表达从而促进肾脏细胞外基质降解,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测定吡贝地尔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溶出度浆法的装置进行体外释放实验,以0.1 mol/L盐酸溶液1 000 m L释放介质,转速为50 r/min,温度为(37±0.5)℃,含量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吡贝地尔在6.87~89.34μg/m L(r=1.00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72%(RSD=0.6%),3批产品在2、4 h和8 h的平均累积释药量分别为32.7%、52.7%和80.0%,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缓释制剂的指导原则。结论溶出度浆法检测准确、可靠、灵敏,可用于吡贝地尔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预防血管桥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7例患者,按术后早期不同抗凝方案分为t-PA组与常规组,其中t-PA组12例,常规组25例。 t-PA组手术24 h后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同时应用t-PA 0.25 mg/( kg· d)静脉泵入,连续3 d;常规组仅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桥血管通.情况。结果 t-PA组大隐静脉血管桥在术后3个月时平均狭窄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移植血管通.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应用t-PA,能有效预防大隐静脉血管桥的早期再狭窄,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Survivi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Smac)/DIABLO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体检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孕妇胎膜破口部位组织,采用免疫组织生化方法测定胎膜组织中Survivin及Smac/DIABLO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胎膜组织细胞Survivin及Smac/DIABLO蛋白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及Smac/DIABLO表达水平与孕妇胎膜早破关系密切,可以较准确地反应胎膜早破的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高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溶液介导的减压旋转蒸发法(旋蒸法)、熔融液体介导的熔融冷却法(熔融法)及冷冻干燥法(冻干法)制备了无定形态的盐酸西那卡塞,并考察了制备方法对所制得的无定形物的理化性质(热行为、溶出度、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制备的盐酸西那卡塞无定形物在溶出度和化学稳定性方面无差异,但在热力学行为和物理稳定性上表现出差异:虽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似,但转晶温度(Tc)有显著差异(旋蒸法、冻干法和熔融法制备的无定形盐酸西那卡塞的转晶温度分别为135.2、129.6和153.9 ℃);旋蒸法和冻干法所得无定形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熔融法制备的无定形物。本研究为筛选无定形物的制备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大鼠膜性肾病(MN)模型的全血uPA、tPA及PAI-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足细胞损伤凋亡的影响及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早期预防纤溶紊乱对防止MN进展有重要意义。方法:按改良border法制作MN大鼠模型,正式免疫第1、2、3、4周末检测全血uPA、tPA及PAI-1的表达水平;取大鼠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足细胞Nephrin、WTl蛋白表达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全血uPA、tPA水平明显减少,而PAI-1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显示肾小球足细胞广泛足突融合至消失;GBM基质出现“钉样突起”,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重。肾小球足细胞分布区WT-1和Nephrin蛋白表达下调,其中Nephrin蛋白表达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全血tPA和uPA水平与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全血PAI-1水平与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呈现负相关。结论:在MN发展中,纤溶系统对足细胞损伤凋亡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评估预测MN足细胞损伤情况或可为防治早期MN步入终末期肾脏病找到又一治疗靶点,亦可为临床研究治疗MN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多糖纳米颗粒及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 以反溶剂法和静电沉积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核/壳型复合纳米颗粒,以扫描电镜观察形貌,DPPH·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平板抑菌试验测定抗菌活性,模拟体外消化试验测定消化吸收率.结果 纳米颗粒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33 nm;姜黄素纳米颗粒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姜黄素乙醇溶液,清除率分别为(13.89±0.69)、(16.73±0.097) μg/mL;纳米颗粒的抑菌效果较差;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消化吸收率提高了4倍.结论 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及消化吸收率,在功能性食品及药物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乔宏泉 《当代医学》2016,(15):69-70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合并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与讨论.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13例,有效16例,治疗有效率高达7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55.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具有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药房》2018,(3):334-337
目的:基于三黄泻心汤(简称"泻心汤")考察黄芩-大黄-黄连不同剂量配伍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的影响,为研究中药复方药味剂量组成配伍的化学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固定黄芩剂量(3 g)不变,以大黄和黄连的不同剂量为因素,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溶出率为响应值,设计二因素五水平星点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大黄-黄连最佳剂量配伍,并与经典剂量泻心汤(黄芩3 g、大黄6 g、黄连3 g)比较其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率的变化。结果:黄芩、大黄、黄连的剂量分别为3、1.76、0.17 g时提取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总溶出率最高,验证试验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总溶出率平均为21.89%(RSD=0.46%,n=3),与预测值22.54%的相对误差为2.88%;与经典剂量泻心汤比较,最优配伍剂量黄芩-大黄-黄连提取液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总溶出率提高了47.21%。结论:基于泻心汤的黄芩-大黄-黄连不同剂量配伍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溶出有一定影响,当黄芩、大黄、黄连的剂量分别为3、1.76、0.17 g时其溶出率高于经典剂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进程的影响,并探讨Sal B经由p Smad3C/p21介导的抑癌信号、p Smd3L/PAI-1/c-Myc介导的促肝纤维化-肝癌信号转换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组,DE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模型,不同剂量Sal B(15、30mg·kg-1·d-1,ig)及阳性药秋水仙碱(0.2 mg·kg-1·d-1,ig)干预。于造模第12周、第16周分批处死小鼠,肝脏活检,苏木精-伊红(HE)染色、Van Gieson(VG)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p Smad3C、p S-mad3L、p2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及c-Myc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肝脏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模型组第12周时肝脏表面粗糙、质地变硬,第16周时肝脏表面可见弥漫性结节、质地坚硬;而丹酚酸B干预组以上病变明显改善。HE及VG染色显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第12周时肝组织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假小叶结构;第16周时肝小叶结构紊乱,细胞核变大、分裂相增多、异型性明显;Sal B干预组肝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组肝组织中p Smad3C、p Smad3L、PAI-1表达均较少,p21、c-Myc几乎不表达;模型组第12周时肝组织中p Smad3C无明显变化,p S-mad3L、PAI-1、p21表达增多,第16周时p Smad3C、p Smad3L、p21、PAI-1、c-Myc表达皆有增加;而Sal B干预组第12周时p Smad3C、p21表达明显增加,p Smad3L、PAI-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第16周时p Smad3C表达明显增加,p21几乎无变化,p Smad3L、PAI-1、c-Myc表达明显降低。结论Sal B延缓DEN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肝细胞癌进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 Smad3C/p21、p Smad3L/PAI-1/c-Myc信号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