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4篇
  免费   1386篇
  国内免费   856篇
耳鼻咽喉   288篇
儿科学   877篇
妇产科学   107篇
基础医学   1263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4355篇
内科学   3178篇
皮肤病学   464篇
神经病学   339篇
特种医学   5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861篇
综合类   7285篇
预防医学   1436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3163篇
  46篇
中国医学   1093篇
肿瘤学   1169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937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1003篇
  2020年   902篇
  2019年   832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1328篇
  2011年   1389篇
  2010年   1197篇
  2009年   1258篇
  2008年   1340篇
  2007年   1400篇
  2006年   1405篇
  2005年   1329篇
  2004年   1075篇
  2003年   1016篇
  2002年   937篇
  2001年   800篇
  2000年   596篇
  1999年   483篇
  1998年   433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395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31.
经胎盘传播IgG抗体而致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较为罕见,它是由母亲抗人中性粒细胞抗原(HNA)-1b抗体引起的,可合并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有效。本文报道1例由输血引起的严重而持续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早产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28-34周、34-37周不同孕龄组早产妇女及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G-CSF进行检测。结果孕28-34周早产妇女血清G-CS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妇女升高(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G-CSF与妊娠<34周发生的早产有关,检测妊娠妇女血清G-CSF水平对预测妊娠34周之前发生的早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的程度,研究中性粒细胞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氧化程度与冠心病类型和程度的关系.方法分离冠心病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测定其化学发光程度的变化,对其发光强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发光的峰值和积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中性粒细胞的发光强度与磷酸肌酸激酶(CPK)的峰值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增强,反应其氧化能力增强,其程度与心肌缺血程度和心肌坏死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
中性粒细胞即多形核白细胞(PMN)是体内重要的炎症细胞,PMN凋亡是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终止的最主要步骤。在炎症控制与治疗中,明确PMN凋亡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有利于为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5.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 ,价格便宜 ,但其可引起急性粒细胞减少 ,现将我们治疗的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1 ,男 ,40岁 ,初中文化 ,于 2 3岁时因恋爱受挫诱发精神失常 ,生活不能自理 1 7年。在区精神病院治疗二次 ,疗效不佳 ,于 1 991年 1 0月 7日送我院治疗。检查 :  相似文献   
36.
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多能干细胞水平引起的恶性克隆疾病。a—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获得血液学缓解,Ph′(十)染色体抑制,延长患者生存期。我院于1996年2月-2001年6月应用a—干扰素、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1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卫生部1982年9月公布127种药品中磺胺药已被淘汰。但被淘汰了十几年的药品,一些地方至今还在继续使用。不常见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各地均有报道。特别是小龄婴、幼儿在大剂量用药时易出现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观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中及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坏死及功能改变的差异。采用Wistar大鼠20只。腹腔注射LPS(O55B5,5mg/kg)造成内毒素血症,给予LPS后2,4,8,12小时(每组5只动物)取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密度梯度法分离PM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和坏死比例以及呼吸爆发功能的改变,同时采用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凋亡细胞比例相似。但与对照相比,外周血PMN坏死比例明显增加,呼吸爆发能力明显受抑,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坏死比例显减少,呼吸爆发能力显增强。结论:在内毒素血症时,扣押于肺组织中的PMN在凋亡和坏死上表现出与比例显减少,呼吸爆发能力显增强,结论:在内毒素血症时,扣押于肺组织中的PMN在凋亡和坏死上表现出与外周血PMN不同的改变,其结果是组织中PMN存活增加,并持续处于活化状态,这与PMN造成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9.
人的中性粒细胞(PMN),用罗氏染色(Romanowsky stain)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胞浆中含有两种颗粒:嗜天青颗粒(又称初级颗粒)和特异性颗粒(又称次级颗粒)。嗜天青颗粒为粗大的紫红色,在原始粒细胞阶段很少或见不到,至早幼阶段含量最丰富。随着细胞的成熟,酸性粘蛋白合成增加,并与嗜天青的碱性颗粒形成复合物,从而失去嗜天青的特性。故自中幼阶段以下,嗜天青颗粒已变得不明显,甚至已见不到,而让位于细小、不规则的特异性颗粒。然而,在电子显微镜下,即使成熟的PMN,嗜天青颗粒仍可见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报道一个少见的晚发型系统性肉毒碱缺乏的病例,探讨其临床、生化和病理特点,以期提高人们对这种少见但可治疾病的临床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报告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了血清肉碱测定、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检查。结果:该患者中年发病,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发作性肌肉易疲劳,血清肌酶增高,肌肉病理显示肌纤维内大量的脂质颗粒沉积、I型纤维受累为主,血清肉碱含量明显降低。诊断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分型为系统性肉碱缺乏症(晚发型)。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与鉴别脂质沉积性肌病的重要方法之二,而血生化检测对其病因诊断的确定及选择适当的治疗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