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4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333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314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469篇
内科学   440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24篇
综合类   1373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61篇
  1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7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目的:研究早期肝癌中端粒酶基因蛋白(hTRT)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在20例早期肝癌中用原位杂交检测hTRT基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hTRT阳性信号检出率80.0%,PCNA强阳性率为55.0%;癌中hTRT阳性信号、PCNA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癌不则分化组中PC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癌中hTRT阳性信号分布有模型和浆型两种形式,其分布形式、 信号强度均与PCNA阳性强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肝癌发生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端粒酶活化是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是肝细胞增生和恶性转化所必需,其检出结果对鉴别肿瘤恶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与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分化特征及其端粒酶活性。方法:取人胚胎股骨骨髓,分离,培养,扩增MSCs,原位杂交法检测MSCs的端粒酶性。将MSCs种植于裸鼠皮下,4周后观察MSCs的分化情况。结果:人MSCs呈端粒酶反应阳性。植入裸鼠体内后可分化成骨,软骨,脂肪,骨骼肌,肌腱样组织和无髓神经纤维束样结构。结论:人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63.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反义人端粒酶RNA(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背部皮下接种,成瘤后于瘤内多点注射FuGENETM6/反义hTR表达质粒复合物,设FuGENETM6稀释液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肿瘤组织学结构变化。 结果 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治疗1个月瘤体较对照组小23%,瘤组织中的瘤细胞排列较稀疏并形成较多的腺样结构,显示有分化倾向。结论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个特殊结构 ,由一段具有特定重复序列的DNA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 ,是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正常细胞随着细胞分裂活动的进行 ,端粒DNA逐渐缩短 ,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 ,染色体结构被破坏 ,细胞进入衰老期并以死亡而告终。但肿瘤细胞似乎丧失了这种能力 ,表现出永生化而无限制增殖的特性。尽管端粒研究为肿瘤、衰老难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但有关端粒蛋白组分的结构及其调控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此 ,寻找新的、关键性的端粒、端粒酶调控分子是非常重要的[1] 。本课题拟以已发现的端粒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65.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elomerase PCR ELISA法对41例膀胱部组织和23例非癌患者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41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34例,阳性率82.9%,23例非癌患者膀胱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例,阳性率4.3%。两组端粒酶活性比较,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密切相关,端粒酶活化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端粒酶可作为早期发现膀胱癌、术后随诊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诱导分化治疗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白血病细胞株、正常骨髓和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观察了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外和体内分化诱导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发现端粒酶表达下降是诱导分化的早期效应之一。诱导分化治疗可使急性白血病M3早幼粒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降至正常。结论 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ATRA诱导分化过程中伴随着端粒酶活性下调。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刷落细胞,活检细胞及痰液细胞的粒酶活性检测对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TPAP结合银染色定性法,对46例肺部疾病患者支气管镜下肺刷落细胞,活检组织及其新鲜痰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32例肺癌患者,其活检组织,肺刷落细胞及痰液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0.6%,87.5%,53.1%,显著高于肺炎性,良性增生组,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肺刷落细胞及痰液细胞的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细胞涂片中的癌细胞检出阳性率。结论:痰液细胞及支气管镜下肺刷落细胞,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有效而灵敏的指标,能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8.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 银染色技术,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PCR 扩增,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24∶1)处理浓缩,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可达 1×10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方法:用端粒酶PCR-ELISA方法测定90例高血压病患与56例血压正常外击血端粒酶的活性。结果:高血压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57%和23%,P〈0.0001),经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和端粒酶;与端粒酶高表达有关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淋巴细胞数,进一步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