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6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目的:观察敷脐消水方对肾性腹水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肾性腹水大鼠模型。然后西药对照组用速尿灌胃、穴位贴敷组用敷脐消水方外敷神阙穴进行治疗。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较西医治疗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优势较多。更便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2.
丰蕊  徐琨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78-678
2001年9月~2003年10月,我们用中药外敷神阙穴配合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艾灸神阙穴为主治疗五更泻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更泻,又称黎明泻,顾名思义,是指黎明之前的腹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泄泻缠绵未愈,造成机体脾肾阳虚的一种类型,西医将之归纳于慢性腹泻之范畴.近年来,笔者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在"三伏"、"三九"天艾灸神阙穴为主,治疗五更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神阙穴敷药配合捏脊治疗婴幼儿腹泻8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制止泻散外敷神阙穴配合手法捏脊治疗本病8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患儿中,男46例,女41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4岁,其中7个月~2岁的患儿占60例;病程最短2d,最长1个月。12 诊断依据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夹有少量粘液,重者便呈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或伴有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等病史,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2 治疗方法21 方药组成 吴茱萸6g,丁香3g,白胡椒6g,艾绒6g。22 取 穴 …  相似文献   
85.
86.
谈脐灸的火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君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864-864
脐灸为无创痛穴位外治疗法中的一种,由于充分发挥了穴位、中药、艾灸三种疗法之优势,所以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古代医家极为重视脐灸的特殊作用,把它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老年、皮肤、五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把它作为保健延年之法。其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几乎都能看到关于脐灸的论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敷贴神阙穴及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46例婴幼儿腹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解痉药物均为山莨菪碱(654-2)。对照组采用口服或肌内注射,观察组采用中成药丁桂儿脐贴敷贴神阙穴及山莨菪碱注射足三里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敷贴神阙穴及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婴儿腹泻效果明显,能尽早干预因腹泻迁延日久而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李稻香 《当代护士》2006,(5):101-102
小儿腹泻、腹痛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按临床常规,一般均采用止泻助消化加抗菌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给药方式,均不宜为小儿所接受,笔者在门诊指导患儿家长采用麝香壮骨膏与鲜姜片贴敷神阙穴辅助治护腹泻、腹痛患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摘 要〕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在中 山市黄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 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及蒙脱石散,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93.33 %,高于对照组的 7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穴位贴敷处未见明显皮疹、瘙痒等皮疹过敏症状。结论:中药穴位贴 敷可明显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吴茱萸透皮贴剂贴敷神阙穴对营养性肥胖鼠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复制营养性肥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贴14d组和药贴28d组,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血脂(CHO、TG)、脂肪细胞因子(LP、ADPN)、脂肪酸合成酶(FAS)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体质量、Lee’s指数、CHO、TG、LP、ADPN及脂肪和肝脏组织中FAS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经两个药贴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且药贴28d组优于药贴14d组(P<0.05)。两个药贴组肠道蓝藻菌门和纤维杆菌门丰度显著提升(P<0.01),药贴14d组较药贴28d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通过吴茱萸透皮贴剂贴敷神阙穴可改善营养性肥胖鼠的血脂异常,良性调控肥胖鼠肠道菌群的结构,达到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