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0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45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449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701篇
内科学   6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42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1029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13篇
  2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实验用C_(57)BL/6j小鼠CFU-GM集落形成的方法观察了三种CSF和氢化可的松、锂盐及硒盐对CFU-GM的影响及其对IFN的CFU-GM抑制作用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三种CSF能部分拮抗IFN的CFU-GM抑制效应;微量的硒酸钠,碳酸锂均可刺激CFU-GM增殖,并使IFN200IU抑制的CFU-GM产率提高200%以上;微量的氢化可的松也能部分阻断IFN的CFU-GM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炎性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质(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取AMI(25例)UA患者(28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2例)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种炎性相关因子。结果:AMI组及UA组的EPCs数量和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AMI及UA患者EPCs数量增加与炎性相关因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小鼠多向祖细胞(CFU-mix)的测定方法,培养体系包括IM-DM,2-ME,转铁蛋白-铁,牛血清白蛋白V,PWM-SCM及EPO。在36.5℃,7%CO_2,饱和湿度下培养10~14天。本文用实验数据表明培养体系中EPO量不能少于0.5U/皿,PWM-SCM占10%为宜,转铁蛋白则应加300μg,植入的骨髓细胞量与CFU-mix集落数有线性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其体外抗原呈递能力是巨噬细胞的 10~ 10 0倍[1] 。DC不仅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而且在诱导免疫耐受 ,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方面 ,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已有文献报道 ,D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DC的分化和功能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1 DC的分化、发育及其表面分子根据DC的来源 ,可将DC分为髓系来源的DC及淋巴系来源的DC两大类 ,两者均起源于体内的多能造血…  相似文献   
15.
胎肌条件培养液(FMCM)可在CFU-GM体外培养中提供集落刺激活性。研究发现它还能在体外培养中保护CFU-GM,减轻理化损伤因素对其生长的抑制效应。所用化学损伤因素为5×10-7M的阿糖胞苷与9×10-9M的三尖杉酯碱,物理损伤因素为放射(3.5Gy),热(44℃,60分钟)与冷(—20℃,16分钟)。在损伤因素作用下,CFU-GM的集落产率受到明显抑制,用20%FMCM处理后,抑制现象可以减轻。FMCM可以对抗多种因素对CFU-GM的抑制作用,没有特异性。用胰蛋白酶或热(85℃,30分钟)处理后的FMCM不具上述保护效应,用酸(PH=2),碱(PH=10),DNA酶与透析处理则无明显影响。提示FMCM中起保护作用的活性物质可能为分子量大于10000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4℃条件下不同时间保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hematopoietic stem cells,PBHSC)数进行了动态观察。在本实验中以定向造血祖细胞(CFU-GM)作为观察PBHSC的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PBHSC集落数逐渐下降;0小时与24小时保存后的干细胞数无显著差异;24小时与48、72、96、120小时保存后的干细胞数有高度显著差异;48小时与72、96、120小时保存后的干细胞数无显著差异。同时发现,红细胞的存在有利于PBHSC的4℃保存。  相似文献   
17.
人脐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的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EPC,体外分别培养在包被有FN和不包被FN的培养皿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鉴定培养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及KD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33及表达CD133细胞比例。结果:包被FN的培养皿中细胞贴壁及增殖均比未包被的多,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及KDR均呈阳性,培养第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 占21.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体外分离脐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FN对于体外培养EPC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高纯度造血干/祖细胞及其亚群,用于重症肌无力(MG)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用免疫磁珠法(MiniMACS)从MG骨髓中富集CD34+细胞后再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luorescent activatedcell sorter,FACS)纯化CD34+/CD38+和CD34+/CD38-细胞亚群。结果:MiniMACS分选的CD34+细胞群纯度达90%,FACS分选的CD34+/CD38-和CD34+/CD38+两细胞亚群纯度可达95%以上。结论:联合使用MiniMACS和FACS可迅速大量纯化HSC/HPC及其重要细胞亚群,可用于临床造血于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和研究HSC/HPC及其亚群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20.
1997年Asahara等首次证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类能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表达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型,也未形成血管的前体细胞。研究发现,EPC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近年来,临床上通过EPCs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获得成功。EPC为临床上治疗缺血性疾病展现了美好的未来,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