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38篇
  免费   1684篇
  国内免费   839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228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733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4405篇
内科学   3043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801篇
特种医学   7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64篇
综合类   11088篇
预防医学   1888篇
眼科学   341篇
药学   10994篇
  131篇
中国医学   2551篇
肿瘤学   345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942篇
  2022年   868篇
  2021年   1260篇
  2020年   1248篇
  2019年   1459篇
  2018年   599篇
  2017年   1279篇
  2016年   1204篇
  2015年   1506篇
  2014年   2332篇
  2013年   2359篇
  2012年   2748篇
  2011年   2707篇
  2010年   2342篇
  2009年   2057篇
  2008年   1830篇
  2007年   1690篇
  2006年   1470篇
  2005年   1432篇
  2004年   1119篇
  2003年   1083篇
  2002年   785篇
  2001年   700篇
  2000年   573篇
  1999年   466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4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室重塑与B型钠利尿肽(BNP)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中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指标水平要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LEDV、LESV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研究组患者入院第3日、入院第7日的血浆BNP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塑可得到有效缓解,血浆BNP表达亦有所减少,所收获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42.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同时,该种抑制作用是完全可逆的,待手术结束,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与相关反射会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全身麻醉在手术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药物有2种目前,全身麻醉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吸入性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七氟烷、氟烷、异氟烷、地氟烷、恩氟烷;另外一种是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具体包括巴比妥类(硫喷妥钠、苯巴比妥等)、阿片类(芬太尼、雷米芬太尼、阿芬太尼、吗啡、舒芬太尼等)、异丙酚、苯二氮卓类、氟哌利多(地西泮、咪达唑仑等)、氯胺酮、依托咪酯等。  相似文献   
43.
唐许  龚成  刘慧 《中国性科学》2019,(6):133-136
目的探讨抗神经梅毒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梅毒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武汉市汉阳医院诊治的134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青霉素G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相关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NK(%)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神经系统状态比较则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脊液PRP滴度、CSF TPPA(+)例数、CSF WBCs≥10×10~6/L例数、脑脊液蛋白0.45g/L(例)例数、MMSE评分、VFT评分、DS评分、Stroop评分和AVL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其进行抗神经梅毒联合中药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清中CD4~+/CD8~+以及NK细胞水平,达到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目的,此外,两者联用还有较强的驱梅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N患者52例作为DN组,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尿蛋白正常组(18例)、微量尿蛋白组(20例)和临床尿蛋白组(14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法、电化学检测法测量52例DN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BMP-7、NT-proBNP水平,并检查患者肌酐、血清尿素氮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结果 DN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BMP-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N患者病情损害程度的增加,NT-proBNP水平显著上升,而BMP-7水平显著下降(P<0.05)。NT-proBNP与肌酐、血清尿素氮呈正相关(P<0.05),而与e GFR呈负相关(P<0.05)。BMP-7与肌酐、血清尿素氮呈负相关(P<0.05),而与e GFR呈正相关(P<0.05)。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与单一指标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较高。结论 DN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功能损害,NT-proBNP与BMP-7与肾功能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测定NT-proBNP、BMP-7水平能有效预测DN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检测心钠素水平(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PHD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并对观察组进行为期15天的常规治疗。检测并记录观察组在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内以及对照组的ANP、N-脑钠肽前体(N-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 BNP)、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SPAP)、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rary flow curve,MM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急性加重期的A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NP水平与NT-pro BNP和SPAP个水平均呈正相关,ANP水平与Pa O2、MMEF以及FEV1各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P是CPHD诊断治疗的灵敏标志物,测定ANP对CPHD的诊断有诊断价值,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活血抗栓汤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80患者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次,2次/d,静滴,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抗栓汤,水煎200 mL,1剂/d,2次/d,治疗2周。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容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抗栓汤内服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凝血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212例、脑出血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38例,分别检测血浆Nt-pmBNP的含量.结果 血浆Nt-proBNP的含量高于早期心力衰竭预警值的脑梗死患者有32例,阳性率15.1%;脑出血患者有8例,阳性率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风患者检测Nt-proBNP对预防并发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丙戊酸钠治疗对血清瘦素、体重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服用丙戊酸钠(VPA)抗癫痫治疗的患者,15%~70%的成人可发生体重增加[1-2],而瘦素在体重和能量平衡的调节中起重要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VPA引起的体重改变可能与瘦素有关。探讨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对血清瘦素的影响,该影响与患者体重改变的相关性,以及瘦素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丙戊酸钠治疗超过3个月的33例癫痫患者为治疗组,20例未经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来比较,检测患者体重、身高、血清瘦素水平,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丙戊酸钠治疗组的血清瘦素(8.8503±4.7924)ug/ml与对照组(2.8490±1.3962)ug/ml比较有增高,治疗组BMI(23.7202±2.5182)高于对照组(20.8468±1.681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可能引起血清瘦素、体重指数增高,很可能通过诱导导致瘦素抵抗的机制之一,从而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