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3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5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60篇
基础医学   73篇
临床医学   747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73篇
综合类   1110篇
预防医学   584篇
药学   477篇
  39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临床观察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疗效情况.方法 筛选在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80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盆底肌训练(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盆底肌肌力级别同对照组相比,前者优势明显(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7年1月~12月健康分娩的产妇240例,按照随机划分的方式,将产妇具体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80例,A组在产后7周进行康复护理,而B组产妇则在产后9周进行康复护理,C组康复护理时间为产后13周,对三组盆底压力分级和尿失禁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对三组进行分别护理后,均发生不同盆底肌肉损伤,其中A组盆底压力较优于B组和C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尿失禁情况对比时A组为2.5%,B组为17.5%,C组为21.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出现盆底功能损伤时,在产后7周进行康复护理,其护理效果相对比较理想,且盆底肌肉损伤恢复较快,有效降低其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高.现代盆底结构解剖学提出了盆底诊断理论的新概念,认为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动态的解剖学整体.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正是基于此理论,通过在受损的韧带及筋膜位置准确置入聚丙烯网片来修补受损组织,恢复解剖结构.使受损的盆底组织连成整体,最大限度地维护盆腔脏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的子宫切除术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进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进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女性性功能指数(BISF-W量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问卷)及盆底结构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BISF-W量表、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B组的BISF-W量表、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指标显著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更为适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瑶药妇康外熏方熏蒸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产后POP-Q分度为I度的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瑶药妇康外熏方熏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并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表(PFIQ-7)和盆底不适调查表(PCDI-2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盆底肌电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类盆底肌力分级及Ⅱ类盆底肌力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FIQ-7评分、PCDI-2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IS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瑶药妇康外熏方熏蒸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子宫脱垂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本院接收的3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182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疗法,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肌电活动(盆底Ⅰ类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收缩持续时间,Ⅱ类纤维持续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及收缩次数)、性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经阴道分娩产妇和剖宫产产妇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纤维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盆底Ⅱ类纤维收缩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剖宫产产妇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P<0.05)。研究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666,P=0.0389)。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直肠脱垂、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增强肌肉强度,延长肌肉持续收缩时间,经济、无创,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摘 要 目的 探讨传统膀胱截石位与改良膀胱截石位对超声评估前盆腔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应用交叉设计二阶段法,将100例行盆底超声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先传统体位后改良体位规范盆底超声,B组采用先改良体位后传统体位规范盆底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种体位检查的成功率、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时各盆腔参数的差异。结果 改良体位获得最大Valsalva动作的成功率大于传统体位(96% vs 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37)。两种体位在静息状态时膀胱颈到参考线的距离、膀胱后角、尿道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体位在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均大于传统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参数受实验顺序影响不明显,改良体位下尿道漏斗形成率大于传统体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因素对评估前盆腔相关参数具有影响,改良体位法获得的前盆腔相关参数与传统体位有一定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合理解析。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研究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提肛肌收缩运动及阴道哑铃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提肛肌收缩运动及阴道哑铃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盆底肌肉最大肌电压(Dmax)、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肌电压(H60 s)值]。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47%(36/49)相比,观察组91.84%(45/49)较高(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Dmax、H60 s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提肛肌收缩运动及阴道哑铃训练可取得显著疗效,明显提高盆底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