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92篇
  免费   1387篇
  国内免费   634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253篇
妇产科学   181篇
基础医学   2060篇
口腔科学   187篇
临床医学   1346篇
内科学   2439篇
皮肤病学   182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2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5020篇
预防医学   7215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502篇
  16篇
中国医学   511篇
肿瘤学   773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790篇
  2013年   809篇
  2012年   1055篇
  2011年   1177篇
  2010年   1277篇
  2009年   1359篇
  2008年   1563篇
  2007年   1554篇
  2006年   1612篇
  2005年   1536篇
  2004年   1521篇
  2003年   1444篇
  2002年   1212篇
  2001年   1013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评价安脱达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125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疫苗(安脱达),记录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合并用药评分,同时计算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脱敏治疗1年后125例患儿哮喘症状明显改善,合并用药计分明显减少。80.0%(100/125)的哮喘患儿伴发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1年后鼻炎症状明显改善。23.2%的患儿因哮喘症状明显好转,在治疗第26周末自行停用合并药物,第52周末随访病情,哮喘复发率为10.3%(3/29)。125例患儿总计接受免疫治疗注射2676次,43例患儿出现100例次局部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100/2676),14例患儿出现23例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0.9%(23/2676),未出现致死性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在规范化操作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评价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长期保护效果,为乙肝防控和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监测点收集1987-1996年出生(13~22岁)、全程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以及1997-2008年出生(1 ~ 12岁)、全程接种乙肝重组酵母疫苗人群的血清样本和资料;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指标,结合本底资料和乙肝疫苗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 在河北正定、广西隆安、上海黄浦、青海同德和湖南湘潭5个监测点共收集1~12岁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样本8133例,13 ~22岁血源疫苗免疫人群样本4848例,5个监测点的HBsAg平均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本底值,疫苗总体保护效果分别为86.04%~96.14%;河北正定、青海同德和湖南湘潭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西隆安和上海黄浦的结果显示19~22岁人群HBsAg阳性率偏高;Anti-HBs阳性率随免疫年龄增长而下降,重组疫苗免疫人群从1~2岁组的86.84%下降至11~12岁组的46.40%,17 ~18岁组的Anti-HBs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而19~22岁组出现升高;几何平均浓度(GMC) <10 mIU/ml(Anti-HBs阴性)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00~999.99 mIU/ml和≥1000 mIU/ml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血源疫苗免疫后13~ 22年、重组酵母疫苗免疫后1~12年的总体保护效果良好;不必开展加强免疫,建议加强监测18岁以上人群的Anti-HBs水平,对GMC<10 mIU/ml者开展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IL-2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P1C核酸疫苗经肌注免疫BALB/c小鼠后的免疫应答水平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将P1C-IL-2核酸疫苗肌注免疫BALB/c鼠,ELISA检测疫苗免疫后56天小鼠血清IgG和IgG亚类、支气管灌洗液中SIgA、IFN-γ和IL-4的水平;用2×107 Mp菌落形成单位鼻饲感染BALB/c鼠,建立感染小鼠模型,病理切片检测Mp感染后小鼠肺部炎症病理改变;将系列10倍稀释的支气管灌洗液接种于SP4固体平板,并进行菌落计数.结果:P1C-IL-2核酸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中的总IgG、IgG1、IgG2a、IFN-γ和IL-4水平均较P1C单基因疫苗组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支气管灌洗液中SIgA差异无显著性(P>0.05).Mp感染后第1、3、6天P1C-IL-2双基因疫苗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评分(HPS)较P1C单基因疫苗免疫组显著增高,但支气管灌洗液中的Mp菌落数明显减少;第9天后两组HPS和Mp菌落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2能显著增强P1C疫苗肌注的免疫保护作用和免疫应答水平,但同时在Mp感染早期激发了较重的肺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2019年辽宁省收集到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辽宁省2019年疑似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的疱疹液样本共32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筛查疑似样本,通过检测分析阳性样本的三个开放阅读框(ORF)即ORF22、ORF38和ORF62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整理样本及序列资料并对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确定病毒株基因型别,进行疫苗株与野毒株鉴别。结果32份疑似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样本中,27份为VZV阳性,均为野毒株属Clade2遗传支,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85%~100%和96.9%~100%。其中LN-14在37990位点发生A→G碱基突变,并且有1例疫苗突破病例。结论2019年辽宁省流行的VZV基因型均属Clade2野毒株。  相似文献   
99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演变为大流行.通过科学精准防控,我国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新冠病毒的变异以及境外输入病例给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压力.本文回顾了国内抗疫的经验与启示,期望全球合作早日获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996.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流行,让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获得有效预防和治疗SARS-CoV-2的疫苗是全世界共同的期待。目前,全球已经有两百多种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但由于SARS-CoV-2首次肆虐人类,目前对其诱导免疫应答的规律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各类疫苗开发时间及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尚不能确定哪一款SARS-CoV-2疫苗具有更好的保护性及安全性。本文从SARS-CoV-2关键结构、免疫应答特征、现有的SARS-CoV-2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及目前疫苗开发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SARS-CoV-2疫苗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考。  相似文献   
997.
《癫痫杂志》2021,7(4):327-33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大流行的趋势,随着病毒的肆意蔓延及迅速变异,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也在不断深入。癫痫患者作为新冠疫苗的慎用人群,其适用条件的探究也在随着患者需求的增加而日渐清晰。目前已有相关指南对癫痫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给出初步建议,但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的具体应用条件尚未明确。现有研究表明,目前已上市投入使用的疫苗中,接种后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虽存在,但癫痫患者并非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人群。本文主要就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针对癫痫患者的具体适用条件及相关建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铝佐剂和免疫程序对不同配比的Sabin IPV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用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原液制备四批Sabin IPV,分别为中剂量无佐剂组、中剂量铝佐剂组、低剂量无佐剂组、低剂量铝佐剂组,采用0、1、2月和0、2、4月两种免疫程序对大鼠进行3针基础免疫,每针基础免疫一个月后采血,并检测免疫后血清中3个型别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经过3针基础免疫后,各组Ⅰ、Ⅱ、Ⅲ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显著提高,阳转率均达到100%.对不同组别间两种免疫程序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相同条件下,0、2、4月免疫程序可诱导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对相同免疫程序下不同组别进行比对,添加铝佐剂组与无佐剂组相比可以诱导更高的抗体水平.结论 铝佐剂和免疫程序可提高Sabin IPV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与静脉血HBV标志物状况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及与孕妇HBV感染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以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 ×105拷贝/ml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妇分娩前采集静脉血,新生儿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前采集静脉血.在清洁和去除脐带表面污染血液,并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采集脐带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采用雅培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美国雅培公司试剂,Abbott Architac i2000)检测,HBV DNA含量经COBAS TagMan HBV DNA定量检测仪检测.结果 共入组孕妇383例及所生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HBs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2%和63.9%,HBe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2%和83.5%,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0%和59.4%,静脉血和脐带血之间均有一致性.静脉血和脐带血间HBsAg、HBeAg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766、0.857、0.692,P<0.000).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eAg含量与孕妇的HBeAg含量具有相关性(r=0.362,P=0.000;r=0.352,P=0.000),而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sAg含量与孕妇血清的HBsAg含量无相关性(r=0.023,P=0.785;r=0.04,P=0.604).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和静脉血HBV标志物状态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以脐带血的HBV标志物反映新生儿静脉血HBV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与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出生并于本院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儿童1071人,观察其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接种的1071人次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25例,以局部红肿、硬结、发热、皮疹、疼痛多见,均自行痊愈。结论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安全有效。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