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19篇
  免费   7182篇
  国内免费   2438篇
耳鼻咽喉   775篇
儿科学   1457篇
妇产科学   1227篇
基础医学   2911篇
口腔科学   503篇
临床医学   16867篇
内科学   10777篇
皮肤病学   440篇
神经病学   3718篇
特种医学   26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2篇
外科学   7138篇
综合类   35048篇
预防医学   7927篇
眼科学   585篇
药学   12300篇
  257篇
中国医学   3776篇
肿瘤学   12582篇
  2024年   1198篇
  2023年   4531篇
  2022年   3793篇
  2021年   4874篇
  2020年   4438篇
  2019年   4319篇
  2018年   2015篇
  2017年   3097篇
  2016年   3336篇
  2015年   3361篇
  2014年   5334篇
  2013年   5179篇
  2012年   6036篇
  2011年   6349篇
  2010年   5946篇
  2009年   5583篇
  2008年   6638篇
  2007年   5857篇
  2006年   4891篇
  2005年   7218篇
  2004年   5410篇
  2003年   4479篇
  2002年   3122篇
  2001年   3008篇
  2000年   2252篇
  1999年   1730篇
  1998年   1478篇
  1997年   1237篇
  1996年   1017篇
  1995年   976篇
  1994年   689篇
  1993年   373篇
  1992年   346篇
  1991年   320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Ⅰ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远端切缘长度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Ⅰ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福尔马林固定后,根据病理科测量的远端切缘长度,分为A组(远端切缘<1 cm+吻合环)、B组(远端切缘≥1 cm+吻合环)与Miles组,对比分析3组5年无瘤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结果:Ⅰ期低位直肠癌,Miles组与B组相比,5年无瘤生存率(94.7%vs. 94.7%,P=0.794)、5年总生存率(97.1%vs.94.4%,P=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5年无瘤生存率(69.6%vs. 94.7%,P=0.020)、5年总生存率(80.6%vs. 94.4%,P=0.042)较差。结论:远端切缘长度是影响低位直肠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中需保证远端切缘长度≥1 cm(标本固定后),外科医生术中离断肠管前应预留更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107眼)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52眼)和对照组(47例,55眼),所有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白内障术中使用Len Sx飞秒激光仪辅助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视力变化、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灌注液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 <0.05),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少于本组术前(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发生于术后7 d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飞秒激光能够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CDE和灌注液流量、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对于减轻角膜内皮损伤、改善视力和视觉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目的  分析高级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high-grade G3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 NET G3)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GEP NET G3,收集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86例GEP NET G3的原发肿瘤部位包括胰腺(40例)、胃肠(37例)以及原发肿瘤不明(9例)。镜检肿瘤均分化良好,呈器官样、巢状生长,局灶可见假腺样、细条索样或缎带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肿瘤的Ki-67指数范围为21%~60%,中位值为30%,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 type 2,SSTR2)的阳性率为83.9%(26/31),在检测病例中没有发现微卫星不稳定和P53异常表达(分别为0/24、0/11)。生存分析表明,获得随访的76例患者,27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48.6(26.6~70.6)个月,确诊时有无远处转移和能否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对患者的总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确诊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以及Ki-67指数对患者的总生存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诊时有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HR=7.33,95% CI:1.56~34.10)。  结论  GEP NET G3的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易发生远处转移是其临床特点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7.
面部骨折种类繁多,其中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为最普遍类型,本病患者受伤部位为脸部,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主要采用坚固内固定术,但其有稳定性差、易发生二次骨折等不足[2]。在治疗颌面部骨折时需掌握其治疗原则与正确方法,不可完全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3],因此牵引复位在坚固内固定术中也有重要辅助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坚固内固定术+牵引复位固定术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30(IFI 30)、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手术切除的10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FI 30、PD-L1表达情况。随访24个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高表达率[分别为70.87%(73/103)、68.93%(71/10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分别为19.42%(20/103)、21.36%(22/103);P<0.001]。胶质瘤组织IFI 30表达水平与PD-L1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83,P<0.05)。随访24个月,生存75例,死亡2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PD-L1高表达是增加病人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FI 30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4.52%)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5.56%)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2.25%、89.45%;P<0.05)。PD-L1高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61.78%)和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60.14%)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88.52%、79.86%;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组织IFI 30、PD-L1呈高表达,与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miR-141-3p和miR-22-3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92例,取其病灶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检测其miR-141-3p、miR-22-3p表达量的差异,进一步根据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中位数分为高表达、低表达组各46例。比较不同miR-141-3p、miR-22-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分析不同miR-141-3p、miR-22-3p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141-3p、miR-22-3p的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t=25.883、42.527,P均<0.01)。不同miR-141-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中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6、6.500、4.423,P均<0.05),不同miR-22-3p表达的胰腺癌患者中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1,P<0.01);miR-141-3p、miR-22-3p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患者(χ~2=6.873、5.999,P均<0.05)。TNM分期较高、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远处转移、miR-141-3p低表达、miR-22-3p低表达均是导致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2.771、1.781、3.185、1.609、1.717,P均<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iR-141-3p、miR-22-3p均呈低表达,可能参与疾病发生发展,且在疾病预后的评估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屈娜  王晓彬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744-1749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387例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50例临床资料。比较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确定D-D和NLR临界值,D-D+NLR=0(D-D≤0.555 mg/L和NLR≤2.792),D-D+NLR=1(D-D>0.555 mg/L或NLR>2.792),D-D+NLR=2(D-D>0.555 mg/L和NLR>2.792),分析两者联合的评分系统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D-D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NL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D-D+NLR为0、1、2分的平均总生存期(OS)分别为70个月、58个月、40个月。D-D+NLR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血清D-D和外周血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OS相关,D-D+NLR评分可以作为评估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