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67篇
  免费   10915篇
  国内免费   4885篇
耳鼻咽喉   1877篇
儿科学   3776篇
妇产科学   1642篇
基础医学   7276篇
口腔科学   1763篇
临床医学   34669篇
内科学   24234篇
皮肤病学   4500篇
神经病学   4782篇
特种医学   7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8篇
外科学   11388篇
综合类   73971篇
预防医学   20654篇
眼科学   2316篇
药学   27193篇
  313篇
中国医学   47142篇
肿瘤学   4028篇
  2024年   1581篇
  2023年   5764篇
  2022年   4865篇
  2021年   6357篇
  2020年   6147篇
  2019年   6168篇
  2018年   2948篇
  2017年   5173篇
  2016年   5906篇
  2015年   6988篇
  2014年   12349篇
  2013年   11680篇
  2012年   14600篇
  2011年   15555篇
  2010年   14582篇
  2009年   14024篇
  2008年   16412篇
  2007年   14818篇
  2006年   13085篇
  2005年   13923篇
  2004年   11421篇
  2003年   10649篇
  2002年   9084篇
  2001年   8587篇
  2000年   6418篇
  1999年   5344篇
  1998年   4837篇
  1997年   4621篇
  1996年   4473篇
  1995年   4006篇
  1994年   3472篇
  1993年   2648篇
  1992年   2422篇
  1991年   2348篇
  1990年   1860篇
  1989年   2170篇
  1988年   576篇
  1987年   367篇
  1986年   260篇
  1985年   212篇
  1984年   83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26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个体35例作为对照组。从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比容和血沉几个方面对血常规进行检验,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以重度患者为例)的平均红细胞比容(81.81±12.21)fL,血红的蛋白浓度(102.57±13.97)g/L,平均血小板体积为(8.46±2.86)L,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157.64±20.56)109L,C反应蛋白为(11.22±5.86)mg/L,血沉为(17.44±4.05),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结论综上所述,健康人群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将血常规检验作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防止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2.
13.
14.
张旖  李占军  张文龙 《中医学报》2020,35(6):1307-1311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上肢肢体痉挛程度、血液流变学以及上肢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痰瘀阻络型SHS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联合傍针刺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脉汤。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肢体痉挛程度(Ashworth)、上肢活动能力(FMA)、肩手综合征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ing,VAS)、中医证候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有效率为83.64%,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治疗SHSAS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缓解疼痛程度和上肢痉挛,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amfetol)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前者具有促醒和抗猝倒作用,后者也有促醒作用,且戒断症状和滥用的发生率更低。目前,控释型羟丁酸钠(FT218)、低钠型羟丁酸盐(JZP-258)、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又称AXS-12)以及莫达非尼联合氟卡尼制剂(THN102)等药物仍在开发和测试中,均可作为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的潜在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最近研发的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某院的6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和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了解国内三家医院临床确诊隐球菌病的分布、药敏试验、临床特点以及抗生素治疗等,提高临床对隐球菌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 2019 年国内三家医疗机构33 例确诊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实验室检查和药敏结果。结果 33 例隐球菌病患者(男性25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龄50.4±12.6 岁,10 例无基础疾病。33 株隐球菌中新生隐球菌31 株,格特隐球菌2 株,其中16 株(48.5%) 来自脑脊液,7 株(21.2%) 来自肺穿组织。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有发热18 例,头痛14 例,恶心呕吐9 例。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没有获得耐药;1 株对氟胞嘧啶有获得性耐药。脑隐球菌病主要选择两性霉素B 进行治疗,肺隐球菌病选择氟康唑,好转15 例,死亡3 例,转院8 例,另有7 例未经治疗转院。结论 隐球菌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发热、头痛和恶心呕吐最常见,单纯肺隐球菌病无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绝大多数菌株均没有获得耐药;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及时使用抗真菌治疗,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