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13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7 毫秒
971.
生物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疾病。国内报道总的患病率高达17.39%。在过去20年里,无论是在诊断手段还是治疗水平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病人的预后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大多数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风湿病的发病和免疫因素参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现在的药物只是非特异性地抑制免疫反应,降低疾病的进展速度。因此,寻找能特异性阻止免疫反应的药物受到各国医学家的高度重视。生物制剂作为一类新的治疗药物,能特异性针对某一炎症介质,已进入临床应用。这些生物制剂主要包括:①抗CD4^+单克隆抗体;风湿病中CD4^+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而抗CD4^+单克隆抗体抑制其功能。②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能抑制炎症部位的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特异性抑制炎症反应。③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能特异性抑制白介素-1的活性,在类风湿关节炎多中心双盲试验中被证明有效。④γ干扰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部分病人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72.
银屑病属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病率为2%~4%。其中96%的银屑病患者属于斑块型银屑病。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极大推动了银屑病的治疗。文章就生物制剂在斑块型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3.
目的评估依奇珠单抗在真实世界中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短期疗效, 探讨影响依奇珠单抗短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9月湘雅医院皮肤科收治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银屑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基线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连续变量以M(Q1, Q3)描述, 分类变量以百分比描述。依奇珠单抗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或配对McNemar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的疗效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8例银屑病患者, 男94例、女24例, 年龄M(Q1, Q3)为43.4(32.5, 53.0)岁, 以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99/118, 83.9%)和重度银屑病(72/105, 68.6%)为主, 皮损主要位于头皮(59/116, 50.9%)。49例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2周后, 27例(55.1%)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改善50%(PASI50);治疗4周后, 分别有44例(89.8%)、30例(61.2%)、13例(26.5%)、10例(20.4%)达PASI50/75/90/10...  相似文献   
974.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结合生物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作用。方法:挑选2019年8月~2021年10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RA98例病人作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采取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免疫相关指标、炎性相关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相关标志物、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的中医症状方面的评分、晨僵的具体时间、关节压痛数量、肿胀关节数量以及DAS28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病人的中医症状方面的评分、晨僵的具体时间、关节压痛数量、肿胀关节数量以及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病人的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血清炎性相关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病人的血清炎性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ALP、ⅠCTP、PⅠCP、BGP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病人的ALP、ⅠCTP、PⅠCP、BGP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RF、anti-CCP、OPN均下降明显,且观察组病人的RF、anti-CCP、OPN较对照组病人下降明显(P<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更高(P<0.05)。结论 采用免疫抑制剂结合生物制剂对RA病人进行治疗,病人的骨代谢以及血清学指标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75.
嗜酸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EoE)是一种过敏原免疫介导性疾病,以食管功能障碍和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该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环境因素,同时较多细胞与分子等参与其中。因此,针对这些分子及信号通路的新疗法日益成为EoE治疗的焦点。本文将重点介绍EoE致病相关炎性因子及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6.
银屑病易伴发心血管疾病, 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似的致病机制, 都涉及固有免疫的激活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被运用于银屑病的系统治疗中, 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2/23和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不同生物制剂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引起了皮肤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对银屑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免疫机制, 以及不同生物制剂对心血管疾病与相关代谢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77.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原发性治疗失败(primary failure)和继发性疗效丧失(secondary failure),这时可进行生物制剂转换(biologic switch)。目前已有一定的关于生物制剂转换的临床研究,可供临床决策时参考,但此类研究主要以观察性研究为主。目前的涉及生物制剂转换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对生物制剂转换的建议尚不统一和明确。该文综述了目前关于生物制剂转换的临床研究及有涉及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以期协助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978.
陈玉洁  郭志国 《海南医学》2023,(9):1357-136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累及结肠的任何部位,从直肠黏膜炎症开始,并持续向近端延伸。其中急性重度UC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导致紧急结肠切除术的风险增加,常需使用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治疗,包括环孢素、TNF-α拮抗剂、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及Janus激酶(JAK)抑制剂等,以减轻手术风险。中重度UC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是复杂的,对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临床数据有限,导致实践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本文目的是回顾最新临床文献,以阐述中重度UC的治疗策略和决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分析78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儿童JIA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78例初诊非全身型JIA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0.66︰1,少关节型JIA 10例,多关节型JIA 45例,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23例。少关节型JIA患儿多为幼儿期发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可无明显升高。多关节型JIA多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病,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患儿多为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发病,二者炎症指标均有明显升高,前者可有贫血表现。大部分患儿关节症状为关节活动障碍(59.0%),其次为关节肿胀(33.3%)。影像学常见表现为关节积液(71.8%)及滑膜增生(79.5%),同时,30.8%的患儿有骨质破坏。55例(70.5%)患儿初诊时即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多关节型JIA及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患儿使用生物制剂较未使用患儿的关节活动障碍好转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不同类型JIA患儿的一...  相似文献   
980.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治疗如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在中重度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局限性。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生物制剂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该文总结了有关生物制剂治疗儿童AD患者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前沿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