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81篇
  免费   3421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18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60篇
内科学   1045篇
皮肤病学   179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31篇
综合类   10130篇
预防医学   935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12篇
  29篇
中国医学   31033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633篇
  2023年   2052篇
  2022年   1535篇
  2021年   2150篇
  2020年   1713篇
  2019年   1622篇
  2018年   714篇
  2017年   1422篇
  2016年   1442篇
  2015年   1509篇
  2014年   2441篇
  2013年   2134篇
  2012年   2717篇
  2011年   2834篇
  2010年   2551篇
  2009年   2001篇
  2008年   2441篇
  2007年   1976篇
  2006年   1704篇
  2005年   1561篇
  2004年   1566篇
  2003年   1365篇
  2002年   1095篇
  2001年   872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658篇
  1998年   630篇
  1997年   526篇
  1996年   531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288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以"坐骨神经痛"为例,收集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2016—2017年病案首页中相关病例1126例,与"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相关章节进行辨证分型比对,发现二者不符。列举《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中与"太阳经病"相关的病、证名称,说明目前病案采用的TCD诊断系统偏离针灸临床经络证治的重要特点,不能满足针灸临床实践需要。建议在TCD中加入十二经病、十二经筋病、十五络脉病、奇经八脉病病名,以利于针灸临床诊断规范化。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iR-150-5p、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mRNA的表达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疾病诊断、中医证型判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57例及健康对照组19例,根据《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有关RA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断RA的中医证型。qPCR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miR-150-5p、SOCS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指标。双荧光素酶分析方法判断两者是否存在靶向关系。统计分析miR-150-5p、SOCS1 mRNA对RA疾病的诊断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外周血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下调,低于正常人群(t = -19.019,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下降趋势;患者外周血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低于正常人群(t = 5.333,P < 0.05);其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升高,有上升趋势。MiR-150-5p与SOCS1 mRNA有靶向结合关系(P < 0.05)。通过AUC曲线比较,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区分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1%、92.1%(AUC = 0.972,P < 0.05);SOCS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法区分RA(AUC = 0.472,P > 0.05)。RA患者中miR-150-5p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3.06,RA患者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的相对风险分别为8.33、250.00(P < 0.05)。结论 miR-150-5p、SOCS1 mRNA在RA患者中有差异性表达,且有靶向结合关系。miR-150-5p可能是RA的疾病诊断及中医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证型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兴化市城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漏种、补种情况,提高我市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方法 按照《兴化市2015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收集2013~2015年预防接种证查验报表及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兴化市城区托幼机构及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00%;持证率99.11%.2013~2015年补种前全程接种率分别是87.98%、88.75%、92.18%,呈逐年上升的态势,3年平均全程接种率89.70%,其中幼儿园占90.78%,小学占8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种免疫规划疫苗中,托幼机构漏种率最高的是A+C群流脑疫苗,最低的是乙肝、卡介苗;小学漏种率最高的是白破疫苗,最低的是乙肝、卡介苗.结论 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疫苗接种率,促进计划免疫工作,预防相关传染病.  相似文献   
44.
45.
郭现军 《新中医》2020,52(6):53-55
目的:观察化瘀汤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风痰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两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6.
彭波 《江西中医药》2020,51(9):57-60
目的:探讨局部多针刺法加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多针刺法加热敏灸,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加温针灸。治疗2周后,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JOA)、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SF-MPG)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显愈率(77.7%、30.0%)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多针刺法加热敏灸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普通针刺加温针灸更优。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逐瘀止血汤加减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气虚血瘀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2例,完成66例;对照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5例,完成6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治疗14 d。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片,6片/次,3次/d。观察组内服逐瘀止血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随访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月经经量、经期和周期变化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宫腔镜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容受性(CP)[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血流指数(FI)]等,并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月经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测T淋巴亚群(CD3+,CD4+,CD8+)水平;随访记录妊娠情况和流产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经量、经期、周期和月经完全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和FI均高于对照组(P<0.01),RI和PI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月经血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CD4+水平和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妊娠率46.97%(31/66),高于对照组的27.69%(18/65)(χ2=5.197,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形态疗效总有效率为96.97%(64/66),高于对照组的86.15%(56/65)(χ2=4.981,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病理组织疗效总有效率为95.45%(63/66),高于对照组的84.62%(55/65)(χ2=4.304,P<0.05);观察组综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94%(62/66),高于对照组的81.54%(55/65)(χ2=4.696,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中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CE气虚血瘀证患者,可调经月经、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宫腔镜下内膜形态,调节全身和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提高了CP,从而改善了妊娠结局,有着较好的综合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8.
49.
吴绵勇  郁银娟 《新中医》2020,52(8):69-72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脾胃湿热型CAG伴I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4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增强胃黏膜营养、改善胃动力、抑酸、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清热祛湿方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IM分级,治疗后对比2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M分级较治疗前改善(Z=12.89,P0.01),对照组IM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P0.05),观察组治疗后IM分级优于对照组(Z=4.8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清热祛湿方加减用于脾胃湿热型CAG伴IM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改善中医证候,减轻IM程度,促进幽门螺杆菌根治。  相似文献   
5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被认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从冠心病的文献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血液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客观研究,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抑郁症、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的中医证候临床研究等方面,概述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制定统一冠心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