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55篇
  免费   2006篇
  国内免费   1268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271篇
妇产科学   373篇
基础医学   1010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5128篇
内科学   6594篇
皮肤病学   399篇
神经病学   1308篇
特种医学   6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908篇
综合类   13503篇
预防医学   3668篇
眼科学   163篇
药学   11694篇
  96篇
中国医学   3924篇
肿瘤学   288篇
  2024年   255篇
  2023年   953篇
  2022年   844篇
  2021年   1171篇
  2020年   1168篇
  2019年   1371篇
  2018年   731篇
  2017年   1395篇
  2016年   1388篇
  2015年   1787篇
  2014年   2656篇
  2013年   2628篇
  2012年   3304篇
  2011年   3340篇
  2010年   3229篇
  2009年   2993篇
  2008年   3196篇
  2007年   2773篇
  2006年   2545篇
  2005年   2434篇
  2004年   2139篇
  2003年   1708篇
  2002年   1238篇
  2001年   1000篇
  2000年   724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氢氯噻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氢氯噻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氢氯噻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采用人性化护理,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了NIHSS评分,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92.
Qsymia是由美国Vivus公司开发的新型复方减肥药,2012年7月17日,美国FDA批准其作为节食和锻炼疗法的辅助治疗药,适用对象为体质指数(BMI)为30及以上或27及以上且患有与体重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胆固醇、2型糖尿病等)的成人肥胖者。Qsymia是迄今为止效果最好的减肥药,平均能降低受试者10%的体重,减肥效果是目前市场上其他药物的2倍。Vivus公司已申请Qsymia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其后续进展值得关注。笔者就Qsymia的研发历程、基本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试验及应用等研发动态作一概述,以期能为医院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9例。参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及Fugl-Meyer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 <0. 05);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P <0. 05);研究组NIHS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 <0. 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大脑动脉狭窄脑梗死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类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流学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牙龈出血,正确处理后,均有效缓解,组间对比不具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在改善血液学指标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患者血糖指标及HbAlc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观察,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胰岛素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5例。胰岛素组采取胰岛素治疗,联合组采取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不同方案对血糖的控制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0.05);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1.3%较胰岛素组4.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提升患者血糖及HbAlc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比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基础上进行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厄贝沙坦片剂,观察组患者选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剂,所有患者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者26例,有效者13例,失败者1例,总有效率为97.5%;以组别为单位计算的平均收缩压为(124.5±9.8)mm Hg,平均舒张压为(84.8±8.9)mm Hg,总有效率结果和血压改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更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接诊的84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利于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8.
《护士进修杂志》2014,(24):2281-2281
答:轻度缺氧对呼吸起刺激作用,严重缺氧对呼吸中枢起麻痹作用,而CO2增加是引起呼吸加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凡用口罩或气管内插管给氧时,常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供病人吸入,以保持CO2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联合化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氢氯噻嗪片服用,而实验组使用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两组一个疗程都是6个星期,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患者血压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下降,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而且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下降的明显比对照组的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空腹和糖负荷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4年住院的T2DM患者299例,据腹部超声结果分为2组,其中合并NAFLD组(T2DM+NAFLD组)176例,单纯T2DM组123例。2组患者均测血脂,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胰岛素敏感指标(ISI)、定量检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指数)、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反映空腹胰岛素敏感性;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反映基础胰岛β细胞功能;Cederholm指数、Matsuda指数反映糖负荷后胰岛素敏感性;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ΔI30/ΔG30)、晚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AUCI30-120/AUCG30-120)反映动态胰岛β细胞功能;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IR)评估肝脏胰岛素抵抗程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M+NAFLD组HOMA-IR、HIR升高(P均<0.05),QUICKI指数、Matsuda指数、Cederholm指数、ISI降低(P均<0.05),血脂、FPG、PPG、HOMA-β、早相和晚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ederholm指数、Matsuda指数与T2DM伴NAFLD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0.956,0.840,P均<0.05)。结论糖负荷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在T2DM合并NAFLD患者发病机制中所占贡献更大;伴T2DM的NAFLD患者动态胰岛素分泌功能均下降,机体代偿分泌胰岛素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