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49篇
  免费   3735篇
  国内免费   3189篇
耳鼻咽喉   233篇
儿科学   443篇
妇产科学   397篇
基础医学   4098篇
口腔科学   606篇
临床医学   6313篇
内科学   6506篇
皮肤病学   414篇
神经病学   1231篇
特种医学   14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6篇
外科学   2222篇
综合类   15383篇
预防医学   4273篇
眼科学   460篇
药学   8978篇
  82篇
中国医学   5322篇
肿瘤学   2669篇
  2024年   621篇
  2023年   2006篇
  2022年   1724篇
  2021年   1937篇
  2020年   1646篇
  2019年   1768篇
  2018年   953篇
  2017年   1399篇
  2016年   1548篇
  2015年   1805篇
  2014年   2515篇
  2013年   2456篇
  2012年   3252篇
  2011年   3551篇
  2010年   3126篇
  2009年   3220篇
  2008年   3856篇
  2007年   3353篇
  2006年   3079篇
  2005年   3505篇
  2004年   2709篇
  2003年   2391篇
  2002年   1845篇
  2001年   1575篇
  2000年   1087篇
  1999年   721篇
  1998年   623篇
  1997年   563篇
  1996年   446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分子生物学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衍生出DNA测序、DNA突变以及基因定位和克隆的各种方法.生物芯片则是当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它对基础研究以及在医学上对疾病分子的探索,开拓了临床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该文就这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意义及其与嗜铬素A(CgA)与突触素(Sy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NCAM、CgA、Syn在NSCLC中的表达,研究NCAM表达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与CgA、Syn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NCAM对外科治愈性切除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在163例NSCLC中有40例(24.54%)表达NCAM,在各种不同病理类型中,腺癌的表达率较高(P<0.05).NCAM的表达与CgA(P<0.05)、Syn(P<0.005)表达相关,也与肿瘤的T分期(P<0.005)、N分期(P<0.05)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NCAM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36.80%,而阴性组为50.74%(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分期(P<0.001)与患者性别(P<0.05)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表达NCAM的NSCLC患者生存期较短,但肿瘤分期与患者的性别是判别预后的独立因素,提示NCAM的表达仅仅是促进肿瘤进展众多生物学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病因不清,多以抗过敏及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差。2001年8月-2006年8月,本院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HSP患儿57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朱自强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11):1008-1008
埃博拉病毒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表明,自1976年发现这一病毒以来,全世界的感染者已达1500多例,其中已有1000多人死亡,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迄今,医学界还没有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对埃博拉病毒感染细胞的分子机制也了解甚少。近日,美国科学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机制:对埃博拉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找到新的治疗措施,战胜埃博拉出血热这一危险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5.
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巨大血小板,多数有血小板减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目前已发现的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有十余种,本文主要介绍Bernard—Soulie,综合征,MYH9相关性疾病,血小板颗粒异常性巨血小板病和具有自发性聚集特点的大血小板病的临床与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6.
人类ether-α-go-go-related基因(HERG)编码产物是一种电压门控型钾离子通道。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HERG在一些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它可能通过其表达的钾离子通道影响肿瘤细胞的膜电位,使其处于去极化状态,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并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蚀能力有关。HERG有望成为某些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07.
分子中医学所研究人体生命科学所浓缩体现内涵网络,简图如下:  相似文献   
108.
Thyrocytes expressing MHC class Ⅱ molecules were separated from transgenic mice and were co-cultured with autologous spleen T lymphocytes. T cells did not proliferate and were not activated, but CD4+ T cells were promoted into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09.
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肝素与血塞通治疗,对照组3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治疗,疗程为10~14d。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P〈O.01);治疗组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索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兔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39只健康的新生大耳白兔随机分成4组:3个实验组(n=9)和1个空白对照组(n=12)。每个实验组分别为3个时间点处理组(24、48、72 h)。实验组采用1次灌服α-荼异硫氰酸盐(ANIT)200 mg/kg方法造成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按时分批取标本,检测其血清和胆汁中sICAM-1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胆汁中sICAM-1各时间点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其中48 h>72 h>24 h。结论sICAM-1在胆汁淤积中表达升高,与肝脏损伤程度和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