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41例以气促、气喘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呼吸专科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据患者的主诉、体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患者对哮喘相关治疗的反应进行初步判断,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再在心身科专科医师指导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填写,若诊断为焦虑障碍即予以心身专科抗焦虑治疗。追踪随访3个月以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SDS、SAS、ACT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女性占绝对多数(95%),进行心身科专科治疗后患者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ACT、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最长随访为12月,部分患者虽有气促、胸闷症状的反复发作,但在心身科调整治疗后症状能较快改善及缓解。在未进行哮喘治疗的情况下无一例因哮喘发作入院及死亡。结论以气促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易误诊为哮喘,女性尤为突出。合理运用ACT、SDS、SAS等评分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相似文献   
92.
患者女,55岁。主述慢性咳喘30余年,加重5d入院。30年前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每年9月份至11月份发作。10年前症状开始加重,发作时间延长至每年的8月底至12月份。曾被就诊医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经消炎、平喘治疗后症状可以较快缓解。5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症状,平常无规律服药习惯,5d前因受凉后咳喘症状加重,咳痰为黄白色,  相似文献   
9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3岁。生气后出现胸闷、气促、上腹疼痛,于夜间来院急诊。查体:神智清,表情痛苦,血压90/60mmHg(12.0/7.8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2次/分,心律齐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上腹部轻压痛,墨菲氏征阳性。追问病史,既住有胆结石病史,一周前方出院。遂请外科医生会诊,外科以“胆石症”收入院治疗。2天后因疼痛加剧,心律失常,频发早搏而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塞,频发室性早搏。转入内科治疗,3天后死亡。2 教 训(1)临床症状不典型,老年人的心肌梗塞常呈不典型部位的疼痛;(2)未及时行心…  相似文献   
94.
祝益民 《临床儿科杂志》1999,17(1):53-53,57
病史摘要 女,56天。因咳嗽、气促35天入院。系足月平产,出生体重3000g,无窒息及黄疸史,生后3天接种卡介苗。生后21天出现阵发性咳嗽,伴有气促、呼吸困难及发绀,当时不发热,在当地市医院就诊,胸片示“新生儿肺炎”,血WBC35.2×10~9/L,N0.6,L0.4,先后用过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头孢哌酮、氯霉素和头孢曲松等抗感染,病情渐重,咳嗽气促加剧。入院前5天出现发热、痰液增加,复查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血象多次复查WBC25.6~70.0×10~9/L,N0.3~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对在本所接受BIPAP治疗的26例稳定期COPD病人进行2年的随访,并与同期的24例病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了BIPAP治疗后的稳定期COPD病人在较长时间内(2年)气促仍能得到缓解,住院和急诊就诊次数减少。但两组病人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BIPAP无创通气是稳定期COPD病人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6.
<正>肺炎喘嗽是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出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颜面、口唇青紫等症状。西医学称肺炎喘嗽为肺炎。1病因病机肺炎喘嗽发病多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病。外部因素多由于外感六淫、内蕴痰浊;内部因素多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  相似文献   
97.
患者,女,56岁。因乏力、胸闷、气促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乏力、胸闷,偶有心悸气促,活动后加重,无咳嗽。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包积液”,多次行心包穿刺,抽出液为渗出性积液,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予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近1月胸闷气促加重并出现全身水肿,以双下肢为重,不能平卧,转入我院。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5C,脉搏76次/分,血压14.6/9.3Kpa。消瘦,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反映迟钝。  相似文献   
98.
患者,男性,20岁。以“咳嗽、气促、发热13 d,排黑便1 d”为主诉,于2011年5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7日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咯少量白黏痰;活动后胸闷、气促,登2楼即感气促明显需休息;自感午后发热(体温未测),未予诊治,气促逐渐加剧至平静状态下亦感气促。  相似文献   
99.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81d,因“咳嗽1周,气促伴面色苍白1d”至急诊室就诊。1周前与感冒的父亲接触后开始出现流涕、咳嗽,入院前1d发现患儿咳嗽加重,气促明显,伴低热,来院急诊。患儿面色苍白,查血常规WBC17.0×10^9/L,N15.7%,L66.7%,PLT 91×10^9/L,Hb58g/L,以“肺炎、贫血待查”收住我院。病程中患儿无呕吐、腹泻、皮疹。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否认产时窒息抢救史,出生体质量2300g。  相似文献   
100.
患儿男,生后28h,因"气促、呻吟、发绀27h,反应差2h"入院。系第1胎第1产,孕37周自然分娩。无胎膜早破,出生时无窒息。羊水、脐带、胎盘无异常。生后1h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呻吟,先后给予鼻导管吸氧、气管插管等支持,病情仍进展。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