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6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职业中毒。正己烷主要用做溶剂,用于配制粘胶以粘合鞋革、箱包。正己烷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慢性毒作用主要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我院2003年收治4例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染毒组(75、150、300 mg/kg)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染毒4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力、血清GSH含量降低,而血清MDA含量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肝细胞凋亡率(AV /P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染毒剂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913,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正己烷可引起或增强机体氧自由基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引起肝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神经肌电图表现。方法用常规肌电图检查技术对16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为6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29.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59.4%,远端潜伏期延长为51.6%。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一损害运动神经远端为主,神经损害程度与接触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84.
《中南药学》2015,(11):1203-1207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草酚中有机残留溶剂异丙醇和正己烷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RTX-624(0.53 mm×30 m,3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180℃;顶空平衡温度为80℃,顶空平衡时间为25 min;程序升温:50℃保持6 min,以30℃·min-1的速度升至180℃保持3 min;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异丙醇和正己烷达到完全分离,分别在5.174~77.61μg·m L-1和0.3002~4.503μ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74,平均回收率均在99%~103.6%(RSD<6.0%,n=3)。2种残留溶剂的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异丙醇限度为0.5%,正己烷限度为0.02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重复性好,可用于麝香草酚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85.
<正>2012年6-7月,我院先后收治了某制鞋厂同一车间的4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例,结合患者的职业接触史,怀疑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为明确诊断,对其所在制鞋厂工作场所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中毒病例临床资料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女性,刷胶工1例,缝纫工3例;年龄为20~41岁,平均年龄为(34.0±7.0)岁,接触毒物正己烷工龄为10~72个月,平均工龄为(40.0±16.5)个月。工作中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对正己烷作业工人的情感状态和神经行为功能的调查,探讨正已烷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早期损伤的指标. [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2名正己烷作业工人进行神经行为功能和情感状态测试;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测定作业工人尿中2,5-己二酮浓度. [结果]在进行两组相关调查测试指标的比较中,情感状态测试接触组的总分(t=2.60,P<0.05)、阳性症状得分(t=2.76,P<0.01)和躯体化(t=3.70,P<0.01)、抑郁(t=2.84,P<0.01)、焦虑(t=2.55,P<0.05)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与全国常模比较,接触组躯体化(t=5.36,P<0.01)、焦虑(t=4.02,P<0.01)、抑郁(t=2.03,P<0.05)等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神经行为功能测试中接触组的平均反应时(t=5.16,P<0.01)、手提转捷度的利手(t=3.91,P<0.01)和非利手(t=2.31,P<0.05)、目标追踪测试的正确打点数(t=2.30,P<0.05)和错误打点数(t=2.80,P<0.01)及总和(t=2.11,P<0.05)等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正己烷对作业工人的情感状态和周围神经行为功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正己烷作为溶剂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已导致职业性中毒的发生。慢性正己垸中毒事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该文介绍了正己烷职业中毒机理、检测、生物标志物及诊断治疗等近年来的进展。  相似文献   
88.
陈雅  孟德胜  杨征  吴畏 《中国药师》2009,12(4):535-536
目的:建立测定松籽油提取物中正己烷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5%DEGS,FID检测器,柱温:60℃,进样口温度:140℃,检测器温度:160℃。结果:正己烷在1.37-54.72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测定松籽油提取物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  相似文献   
89.
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向培养基添加氧载体正己烷,考察其对兽疫链球菌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5 h时添加0.5%正己烷,500 ml摇瓶装液量50 ml,37℃振荡(220 r/min)培养30 h,透明质酸产量为0.585 g/L,较不添加正己烷的对照提高了24.2%.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正己烷作业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2名正己烷作业工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运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正己烷作业工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 接触组的总分、阳性症状得分和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正己烷、工作时间、医疗保障、经济收入、心态等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P正己烷印刷厂工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为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除减少工作环境有害因素外,还需要厂方、社会共同给予心理支持,包括开展心理咨询、双方沟通、有益的体育娱乐活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