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42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82篇
中国医学   1201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目的检测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对人食管癌癌干样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氯仿-DMSO预溶的脂质体槲皮素经负压旋转蒸发、超声破碎及80nm过滤制备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将其作用于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MTT法),及作用后食管癌细胞中羟自由基(OH^-)、NO、PTEN、NF-κB及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凋亡率(采用TUNEL法)。检测Eca109/9706细胞中CD133、MDR1的髟双免疫酶标及单、双荧光标记的复合率。结果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处理的Eca109/9706细胞的生长抑制率、OH^-、NO、PTEN、NF-KB及Caspase-3表达和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ca109/9706细胞的的单免疫荧光/单免疫酶标率各为80%及70%,双免疫荧光/双免疫酶标的复合率为30%-43%。结论纳米脂质体槲皮素可诱导Eca109/9706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并激活PTEN、NF-κB的转导途径,最终通过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CD^+133、MDR1^+可作为癌干样细胞的标志。  相似文献   
92.
应用槲皮素(100mg·kg-1/d)对糖尿病大鼠灌胃治疗4周。结果发现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山梨醇含量明显下降,同时Na+-K+-ATP酶活力明显增高,但肌醇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槲皮素能纠正糖尿病神经组织山梨醇代谢的异常,改善Na+-K+-ATP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93.
槲皮素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结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氚标记的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血小板膜上受体结合的影响 ,试图证明该药为一新型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方法 :以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 [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PAF诱发血小板黏附的强度。结果 :槲皮素可浓度依赖地抑制2 5 ,5 0 ,10 0nmol·L- 1 [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该药可明显抑制PAF诱发的血小板黏附 ,具明显的量效关系 ,其IC50 为 39 8μmol·L- 1 。结论 :槲皮素具抗PAF作用 ,为一新的PAF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花中黄酮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构效关系。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材料,通过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FRAP法、DPPH法和ABTS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瑞香狼毒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艾黄素(1)、槲皮素2)、isoscutellarein-8-O-β-D-glucuron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紫云英苷(5)、hypolaetin-8-O-β-D-glucuronopyranoside(6)、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yl-(1→2)-O-α-L-xylopyranoside(7)、rel-(3R,3''S,4R,4''S)-3,3'',4,4''-tetrahydro-6,6''-dimethoxy[3,3''-bi-2H-benzopyran]-4,4''-diol(8)、马台树脂醇(9)、乌拉尔醇(10)、环黄芪醇(11)、松脂醇(12)。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黄酮和木脂素类化合物均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化合物13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10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黄酮类化合物C-3或C-8位连有糖链会降低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槲皮素调控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在结肠炎性相关结肠癌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性相关的结肠癌小鼠模型,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及高剂量组,以30 mg/kg、100 mg/kg槲皮素灌胃处理小鼠,连续灌胃4周,其他组别以0.9%氯化钠注射液替代;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TUNEL检测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信号STAT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组小鼠体质量、总结肠长度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肿瘤个数、炎性评分、增殖评分、Ki67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6、IL-17及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更显著。结论槲皮素可能下调IL-6/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减少炎性因子水平,阻碍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结肠炎性相关结肠癌小鼠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杜仲双降袋泡剂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芦丁及槲皮素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80%甲醇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色谱柱:Hydrosphere C18(4.6 mm×20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8 nm(桃叶珊瑚苷)、235 nm(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270 nm(芦丁、槲皮素);流速:0.9 ml/min。结果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芦丁、槲皮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97~274.25μg/ml(r=0.999 7)、9.78~244.50μg/ml(r=0.999 8)、6.86~171.50μg/ml(r=0.999 6)、2.47~61.75μg/ml(r=0.999 7)、8.11~202.75μg/ml(r=0.999 1)、4.59~114.75μg/ml(r=0.999 9)、1.85~46.25μg/ml(r=0.999 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5%、98.92%、97.52%、97.08%、98.51%、97.10%、96.91%,RSD分别为0.93%、0.74%、1.26%、1.37%、0.88%、1.05%、1.33%。结论所建立的HPLC波长切换法可以同时测定杜仲双降袋泡剂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杜仲双降袋泡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
张堃  吕向坤  焦艾丽  丁雪蕾 《武警医学》2021,32(11):963-968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先兆流产大鼠的保胎作用和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AG490组和槲皮素+AG490组,各10只,槲皮素组、AG490组和槲皮素+AG490组分别给予2.5 mg/ml槲皮素、0.5 mg/kg AG490和2.5 mg/ml槲皮素+0.5 mg/kg AG490灌胃干预,1次/d,连续7 d,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妊娠8 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建立先兆流产模型,妊娠9 d各组大鼠按原剂量继续灌胃4 d;妊娠14 d处死大鼠,检测血清激素及免疫因子水平,计算流产率、胚胎吸收率和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组血清雌二醇、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卵巢、子宫合重增加,脏器系数升高,流产率、胚胎吸收率降低(P<0.05),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血清IFN-γ、TNF-α水平升高,卵巢、子宫合重减小,脏器系数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比较,槲皮素+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血清IFN-γ、TNF-α水平升高,卵巢、子宫合重减小,脏器系数降低,胚胎吸收率升高(P<0.05);与AG490组比较,槲皮素+AG490组血清雌二醇、β-HCG、孕激素、IL-10水平和子宫组织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血清IFN-γ、TNF-α水平降低,卵巢、子宫合重增加,脏器系数升高,胚胎吸收率降低(P<0.05)。结论 槲皮素对先兆流产大鼠具有保胎作用,可提高其激素水平,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卵巢癌SKOV-3细胞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抑制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槲皮素能够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显示槲皮素对SKOV-3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流式细胞术显示SKOV-3细胞被阻滞在S期, G2/M期细胞比例降低,凋亡率上升。结论:槲皮素在体外能够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阻止细胞由S期向G2期移行,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0.
摘要:目的:研究闽产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胶色谱分离纯化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3’-二甲氧基槲皮素(1)、2’-羟基-4,4’-二甲氧基查耳酮(2)、山奈酚(3)、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3’-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3,3’-二甲氧基槲皮素(1)、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3,3’-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5) 3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属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