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42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82篇
中国医学   1201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槲皮素对大鼠离体心脏钙反常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对大鼠离体心肌钙反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离体心脏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预灌注20min,无钙灌注15min,复钙灌注20min复制心肌钙反常模型.以维拉帕米(Ver)为对照,取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心电图及心肌电镜超微结构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复钙灌注20min时,Que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均比钙反常损伤组显著减少(P<0.01),降低率分别为75.8%,88,9%和91.1%.Ver对照组LDH含量也显著减少(P<0.01),其降低率为72.9%.Que实验组及Ver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Que可明显减轻心肌钙反常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反相HPLC法测定"肝立宁"胶囊中槲皮素的含量,以建立"肝立宁"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定量部分).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肝立宁"胶囊中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ID×20cm,5u),流动相:甲醇-0.4%磷酸(60:40),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按选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得三批"肝立宁"胶囊含量平均为0.3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8%,RSD为2.91%.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灵敏,可用于"肝立宁"胶囊的质量控制,胶囊中槲皮素含量暂定为不得低于0.30%.  相似文献   
73.
槲皮素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研究槲皮素 (Quercetin)对血管生成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血管增生模型观察槲皮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利用培养的HUVEC ,用MTT法观察槲皮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流式细胞仪观察槲皮素对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槲皮素 (0 1、0 0 5和 0 0 2 5mmol·L-1)能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CAM小血管生成 ;槲皮素 (0 1和 0 0 5mmol·L-1)能明显抑制bFGF诱导的CAM小血管生成 ;槲皮素 (2 4 0、12 0 μmol·L-1和 6 0 μmol·L-1)对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6 7 0 %、5 8 1%和39 7% ;槲皮素 (2 4 0、12 0 μmol·L-1)能显著导致HUVEC的S、G2 期阻滞。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血管生成 ,且对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背景:以天然可吸收的壳聚糖为膜载体,加入具有抗菌消炎、促进创面愈合的槲皮素制成复合膜,拟通过动物模型对该膜的药理作用进行初步观察。目的:观察槲皮素壳聚糖复合药膜对NaOH所致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NaOH烧灼法制备SD大鼠口腔溃疡模型8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壳聚糖膜组在溃疡处贴壳聚糖膜,复合膜组在溃疡处贴槲皮素与壳聚糖复合药膜,冰硼散组在溃疡处喷洒冰硼散,2次/d,直至溃疡完全愈合为止。另外从上述实验动物中取SD大鼠10只,在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创面制作后次日,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冰硼散组创面涂抹冰硼散液,壳聚糖组创面涂抹壳聚糖液,复合溶液组创面涂抹槲皮素壳聚糖液,2次/d,连续给药3d。结果与结论:复合膜组各时间点的溃疡面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给药后第2,4天的溃疡面积也小于冰硼散组(P<0.05)。在溃疡表面感染程度上复合膜组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冰硼散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复合溶液组创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丙二醛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果可见槲皮素壳聚糖复合药膜可促进溃疡面愈合,这可能与其提高创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6.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quercetin on Hedgehog(Hh) signaling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KBM7 cells.Methods:The KBM7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50,100 and 200 μmol/L quercetin for48 h respectively.And then the trypan blue assa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proliferative inhibition of quercetin.Apoptotic cells and cell cycle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nd Western blot,respectively.Results:Querceti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KBM7 cell proliferation,induced cell apoptosis,and blocked cell cycle at G1 phase,which were in dose-dependent manners.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Smoothened and Gliomal(Gli1),the members of Hh pathwa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quercetin.The Bcl-2 and Cyclin D1,targets of Hh signaling,also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quercetin,respectively.Quercetin also could increase p53 and Caspase-3 expression.Bcr-abl mRNA copies decreased,but no changes of phosphorylated Bcr-abl and Bcr-abl proteins were observed,after treatment with quercetin.Conclusion:Quercetin could inhibit Hh signaling and its downstream targets in the KBM7 cells.And it might be one of mechanisms of inducing apoptosis and inhibiting cell cycle by quercetin.  相似文献   
77.
刘静  郭欣  黄娜娜  吴恺怿  孙蓉 《中草药》2019,50(21):5145-515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明确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数据库锁定柴胡桂枝干姜汤7味药的药物靶标,TTD、DrugBank、PubMed数据库查找失眠的疾病靶点,构建"疾病-方剂-靶点"网络,用STRING和Cytoscape分析软件对其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明确作用机制。结果柴胡桂枝干姜汤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包含靶标640个,失眠的PPI网络包括靶标175个,富集分析得29个关键靶标和其间80条互作关系;GO富集分析及KEGG途径分析结果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槲皮素、碳酸钙、6-姜辣醇、山柰酚、汉黄芩素等171个活性成分主要通过CACNA1C、GABRA1、GABRA2、GABRB3、GABRA3等29个关键靶标及突触信号传导、膜电位的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离子门控通道活动、GABA-A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质膜、突触等细胞组成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5-羟色胺能突触等多条作用通路发挥治疗失眠作用。结论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等171个活性成分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的药效物质基础,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和CACNA1C等29个靶标构成了其发挥"疏肝健脾、调和阴阳"的功效作用网络,为临床合理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提供了网络药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78.
孙向明  宋辉  阎新佳  胡扬  徐蓓蕾  赵丽珠  李文兰 《中草药》2020,51(10):2671-2679
目的初步筛选黑龙江产小粒菟丝子雌激素样作用的质量标志物,为后续实验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菟丝子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并建立菟丝子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以小鼠子宫系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雌激素水平评价不同极性部位的雌激素样活性,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构建化学物质组与雌激素效应的组-效相关性,筛选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其中5个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共发现10个与菟丝子雌激素样作用相关的指标成分,分别为金丝桃苷、紫云英苷、豆甾醇、新菟丝子苷C、芹菜素、山柰酚、6-O-反式-对香豆酰基-呋喃果糖-(2→1)-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和2,6-十八碳二炔酸。对其中5个质量标志物进行了含量测定,质量分数分别为金丝桃苷(2.753±0.097)mg/g、槲皮素(1.139±0.107)mg/g、芹菜素(1.104±0.047)mg/g、山柰酚(1.144±0.079)mg/g、异鼠李素(0.697±0.074)mg/g。结论基于组-效关联思路可初步发现黑龙江产小粒菟丝子的质量标志物,所建立的质量标志物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79.
唐鹏  何兵  刘盼  田吉 《中成药》2020,(3):695-701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含有量。方法杜仲叶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为内标,计算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测定其含有量。结果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分别在5.37~161.00(r=0.999 9)、0.43~12.84(r=0.999 9)、1.58~47.33(r=0.999 8)、0.42~12.65(r=0.999 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7%、96.10%、95.30%、96.72%,RSD分别为1.90%、1.12%、1.07%、1.37%。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接近于外标法。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杜仲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清和肝、肾、小肠组织中芦丁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ODS-SPC18色谱柱(4.6 mm×250 mm,粒径5μm),以乙腈(B)和0.5%磷酸缓冲液(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5%B 06min,25%6min,25%50%B650%B610min,50%B 1010min,50%B 1017min,50%17min,50%25%B 1725%B 1720min,25%B 2020min,25%B 2025 min);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60 nm,测定大鼠血清和组织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结果血清芦丁在0.0825 min);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60 nm,测定大鼠血清和组织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结果血清芦丁在0.0825 mg/ml,槲皮素在0.01625 mg/ml,槲皮素在0.0161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芦丁和槲皮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16μg/ml和0.004mg/ml;日内RSD分别小于7.4%和8.1%,日间RSD小于9.1%和9.0%。肝、肾、小肠组织中芦丁和槲皮素在0.051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芦丁和槲皮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16μg/ml和0.004mg/ml;日内RSD分别小于7.4%和8.1%,日间RSD小于9.1%和9.0%。肝、肾、小肠组织中芦丁和槲皮素在0.058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肝组织芦丁和槲皮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12 mg/ml和0.004 mg/ml,日内RSD分别小于7.9%和8.9%,日间RSD分别小于8.9%和7.2%,肾脏组织和小肠的芦丁和槲皮素检测限均为0.02mg/ml;血清和肝脏、肾脏、小肠组织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回收率均在72%以上。结论该方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良好,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血清和组织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