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55篇
  免费   1903篇
  国内免费   1911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684篇
口腔科学   174篇
临床医学   1331篇
内科学   1224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274篇
特种医学   3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454篇
综合类   7335篇
预防医学   1136篇
眼科学   206篇
药学   8392篇
  7篇
中国医学   9392篇
肿瘤学   457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556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673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737篇
  2016年   762篇
  2015年   933篇
  2014年   1211篇
  2013年   1321篇
  2012年   1705篇
  2011年   1979篇
  2010年   1638篇
  2009年   1611篇
  2008年   2128篇
  2007年   1773篇
  2006年   1648篇
  2005年   1594篇
  2004年   1405篇
  2003年   1225篇
  2002年   931篇
  2001年   688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404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滑膜增生、凋亡及突变型p53的影响,揭示青藤碱抗类风湿关节炎(RA)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混合弗氏不完全佐剂于W istar大鼠尾根部注射,足肿后随机分为造模加生理盐水组、甲氨蝶呤(M TX)治疗组和青藤碱(SIN O)治疗组,采用容积法和计分法分别评价后肢肿胀度和四肢关节炎症程度;左前肢和右后肢近端第3足趾关节苏木素-伊红(H E)染色,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的情况;对足肿胀和病理各项指标进行回归性分析。碱性磷酸酶标记法检测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3的表达。比较M TX和SINO灌胃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CIA大鼠造模后,炎症迅速发展,1周内即可达到肿胀高峰,然后逐渐消退,在第21~25天后又出现第2个炎症高峰。药物治疗17d后抑制CIA肢炎症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M TX和SIN O都可明显抑制第2个炎症高峰,后肢肿胀度和四肢肿胀积分在35d与造模加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结果中,CIA大鼠关节表现为单个核炎症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滑膜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足肿与淋巴细胞浸润,滑膜增生呈直线回归关系,其中以滑膜增生为主(P<0.01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对脂肪肝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在22只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脂肪肝模型,再给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干预。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并有灶性坏死,较多炎性细胞和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肝脏脂肪变和炎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肝指数、血生化和血脂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干预能明显降低ALT、AST水平(P〈0.05),对血糖有一定的改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70),对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善作用;在模型组,动脉中膜增厚,无隆起,部分内皮下可见钙化斑,内皮细胞基本完好,未见脱落,内皮间隙未见明显增宽,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不明显。细胞数目接近正常,排列规则,未见明显的脂质斑块形成。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主动脉壁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对动物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圣约翰草提取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综述了圣约翰草(贯叶连翘)提取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这种草药除可有效治疗轻、中度抑郁外,还可用于炎症、脑缺血、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治疗,其安全范围广,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高三尖杉酯碱(HHT)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 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制备单个核细胞(MNC),在体外诱导扩增DC,在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HT,通过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功能等方法,对所得细胞进行鉴定。结果:CML DC存在表型及功能障碍。在培养体系中添加HHT,能获得较多成熟CML DC,提高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以及黏附分子LFA-2的表达水平,并可改善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适合浓度的HHT可影响Ph^ DC的分化和成熟,并可改变DC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增强其功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及提取剩余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阳性药、提取物及提取剩余物组。复制食饵性AS早期模型,用木贼提取物、提取剩余物分别预防性给药,以吉非罗齐为阳性药对照。9w后,观察主动脉壁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及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及提取剩余物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Bcl-2低于模型组(P<0.01);Caspase-3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及提取剩余物通过控制AS早期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Bcl-2、Caspase-3表达,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阻止AS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采用糖尿病(DM)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疗程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CⅣ和尿TGF-β1、CTGF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CⅣ和尿TGF-β1、CTGF水平下降(P〈0.05或P〈0.01),UAER明显降低,Scr、血脂指标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DN患者TGF-β1、CTGF水平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对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对照组应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骨密度、骨钙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个月、6个月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缓解疼痛,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选择同期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单纯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降低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的凝血机制、改善内皮功能的同时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无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对电离辐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抗电离辐射作用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给予10000、1000、500、250、125、62.5、30、15、5、1μg/ml SPE溶液处理24 h;HUVEC细胞暴露于10 Gy60Co γ射线照射后培养30 h,分别给予125、250、500 μg/ml SPE溶液处理24 h;HUVEC暴露于10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培养1h,加入100 μl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溶液,1h后除去未黏附的细胞,分别给予125、250、500 μg/ml SPE溶液处理3h.采用MTS法检测以上溶液细胞活力变化.HUVEC暴露于10 Gy60Coγ射线照射后培养6h,分别给予125、250、500 μg/ml SPE溶液处理3h后,测定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含量,继续培养6h后,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Bcl-2、Bax、THBD、γH2AX、ICAM-1、VCAM-1等蛋白表达.结果 HUVEC可耐受1000 μg/ml以下的SPE溶液.对10000 μg/ml SPE溶液,其细胞活力下降极显著(P<0.0001).与辐射模型组相比,250和500 μg/ml SPE剂量组的辐射HUVEC活力显著升高(P<0.01)、与U937细胞间黏附比例显著降低(P<0.01);SPE各组的ROS、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GS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效应强度与剂量均呈正相关.SPE各组Bcl-2、THBD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γH2AX、ICAM-1及VCA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SPE可通过调节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抗凋亡能力和细胞活力,通过抑制单核细胞黏附、降低脂质过氧化、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等机制,对电离辐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