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066篇
  免费   15629篇
  国内免费   9174篇
耳鼻咽喉   3871篇
儿科学   4943篇
妇产科学   2890篇
基础医学   10447篇
口腔科学   4430篇
临床医学   55944篇
内科学   31659篇
皮肤病学   6792篇
神经病学   10855篇
特种医学   122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9篇
外科学   27053篇
综合类   103218篇
预防医学   26185篇
眼科学   6219篇
药学   44412篇
  609篇
中国医学   41409篇
肿瘤学   6320篇
  2024年   2302篇
  2023年   8502篇
  2022年   7491篇
  2021年   9342篇
  2020年   9165篇
  2019年   8996篇
  2018年   4475篇
  2017年   7688篇
  2016年   9020篇
  2015年   10284篇
  2014年   18275篇
  2013年   17845篇
  2012年   22244篇
  2011年   24094篇
  2010年   22613篇
  2009年   22104篇
  2008年   24722篇
  2007年   22633篇
  2006年   20602篇
  2005年   20890篇
  2004年   17147篇
  2003年   16118篇
  2002年   13297篇
  2001年   11537篇
  2000年   8709篇
  1999年   6538篇
  1998年   5962篇
  1997年   5371篇
  1996年   4920篇
  1995年   4097篇
  1994年   3346篇
  1993年   2247篇
  1992年   1702篇
  1991年   1671篇
  1990年   1295篇
  1989年   1185篇
  1988年   404篇
  1987年   373篇
  1986年   267篇
  1985年   189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9例平均112d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采用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修补缺损为3.2~6cm,平均4.6cm。结果 平均随访2年8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7例(77.8%),良2例(22.2%),优良率为100%。结论 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足一种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77-2177
答:lgE在种系发生过程中出现最晚,含量最低。但在过敏性疾患病人血清中lgE含量可显著增高。lgE是亲细胞性抗体,能以其Fc段牢固地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从而使机体致敏。lgE与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它主要由位于鼻咽、扁桃体、支气管及胃肠道黏膜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通常正是变应原入侵和过敏反应好发的部位。  相似文献   
994.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与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①120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病灶890个,最多见于豆状核(占40.8%),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32例既做CT,又做MRI患者中,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5.1倍,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5mm或位于幕下。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常为多发,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易为CT忽略,尤其是幕下病灶或≤5mm的病灶,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腔隙性脑梗死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10mm),但大部分(60.0%)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需要相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肿瘤段桡骨切除,吻合血管保留腓骨小头的自体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行桡骨远端瘤段切除,用带血管的自体近端腓骨移植,修复桡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术后就放射学及功能评价内容进行随访。结果临床应用12例,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移植骨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主观满意度为优良,1例最终行关节固定术。重建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20°~40°,背伸30°~60°,尺偏20°~40°,桡偏15°~20°。握力是健侧的40%~85%,无腕关节不稳和畸形。腕关节功能评价采用Enneking标准,优2例,良8例,一般2例。结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经广泛切除后,用自体吻合血管的带腓骨小头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既彻底切除了骨肿瘤,又保存了患侧上肢,同时较好地保留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 45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41例咯血完全控制,4例复发,复发率8.9%,5例患者术后出现胸痛和低热不适,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缓解,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和截瘫等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咯血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中SH3GL2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10例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及10例对照组脑组织SH3G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显示,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SH3GL2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为(102.23±54.68),对照组为(44.59±17.12),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分析表明,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的SH3GL2蛋白表达相对水平(229.54±89.82)高于对照组(143.88±59.69),两者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3GL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在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中明显增强,提示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SH3GL2可能在人类难治性癫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患者女.57岁。受凉后出现乏力,左胸部闷胀不适.伴上腹饱胀感.余无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外院胸片提示左下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初步分析人源性多肽pCM-19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掺入破损细胞膜的原理,采用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析(FACSc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pCM-19对靶菌膜的作用机制。结果:FACS分析法结果显示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PI着染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PI着染BL-21菌比例增大,20min时达最高水平,20min以后反而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有明显的表面形态学的改变,如细菌体积缩小、细菌表面出现皱缩、凹陷似有孔洞形成。结论:人源性多肽pCM-19可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或)细胞膜,通过改变其通透性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