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12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
目的:掌握不同剂量羰基镍气体吸入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清镍含量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防治羰基镍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mg/m3、135mg/m3、250mg/m3羰基镍气体让受试大鼠吸入30min,24h、48h、72h、7d分别将大鼠麻醉处死,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镍,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羰基镍急性染毒后,各剂量组血清镍含量在24h最高,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血清镍含量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羰基镍急性染毒后大鼠血清镍含量与吸入浓度成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血清镍可作为急性羰基镍中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气-液界面染毒技术探索柴油机尾气对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急性毒性作用. [方法]在流速为20 mL/min,37℃的条件下,用柴油机尾气分别对生长在多孔膜上的16HBE细胞持续染毒5、10、15、20、30 min,分别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中性红摄入法(NRU)检测柴油机尾气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对细胞存活率约50%以上的染毒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柴油机尾气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同时对每个染毒组分别设置用滤膜过滤的洁净空气作为对照组,暴露时间和检测方法均与染毒组-致. [结果]3种存活率检测方法的结果表明,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柴油机尾气持续染毒15 min及更长时间以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随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3种方法比较表明,低流速短时间柴油机尾气对16HBE细胞的损伤作用以细胞膜损伤最为显著,其次是线粒体损伤.用柴油机尾气持续染毒10、15 min,染毒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及坏死率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15 min染毒组的晚期凋亡及坏死细胞多于早期凋亡细胞(P<0.05). [结论]气-液界面染毒技术可以应用于柴油机尾气等气溶胶有害物质的体外毒性研究;同时发现柴油机尾气导致的16HBE细胞急性毒性为细胞膜损伤、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究双酚AF(BPAF)亚急性毒性对小鼠糖脂代谢影响。方法 50只SPF级6周龄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溶液对照组以及100、200和400 mg/kg/d BPAF染毒组,经口染毒14 d,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实验),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肝组织切片HE染色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RCK)、叉头状转录因子(FoxO1)。结果 BPAF染毒组与对照组和溶液对照组比较,BPAF染毒组体质量降低,TG[(3.067±0.581)、(2.896±0.734)、(3.498±0.698) mol/L]比[(2.322±0.303)和(2.284±0.253) mol/L]、TC[(1.052±0.049)、(1.488±0.219)、(1.188±0.192) mol/L]比[(0.645±0.077)和(0.736±0.144) mol/L]含量升高,PPAR-γ、ACC...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在镉致肾损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12只: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均腹腔注射1.5 mg·kg-1氯化镉;染毒的同时,实验组给予黄芪多糖20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9%NaCl,干预和染毒每日1次,连续5周。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摘取大鼠的肾组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肾组织的镉(Cd)含量,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含量,同时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IL-2含量分别为(117.38±10.89),(71.82±14.56),(102.46±13.82)pg·mL-1;这3组的TGF-β_1含量分别为(4.88±0.38),(9.77±0.21),(6.35±0.41)pg·mL-1;这3组的GSH-Px含量分别为(240.48±18.24),(159.26±21.06),(191.50±23.82)U·g-1;这3组的LDH含量分别为(1125.25±37.91),(2089.46±35.87),(1159.61±28.86)U·g-1;这3组的Cd含量分别为(0.02±0.01),(19.68±1.85),(12.99±2.11)mg·kg-1;这3组的SOD含量分别为(71.55±3.56),(39.30±3.36),(67.25±2.68)U·mg-1;这3组的MDA含量分别为(3.96±0.79),(7.47±0.78),(5.61±0.99)nmol·mg-1;这3组的Bcl-2灰度值分别为37.54±3.23,68.43±5.21,38.25±6.17;这3组的Bax灰度值分别为57.87±8.93,27.54±5.45,48.23±3.54。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多糖预处理对镉致大鼠肾氧化损伤存在保护作用,其发挥保护作用是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为评价室内装修材料中甲醛和三氯乙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108只(雌雄各半),按照3×3析因的要求进行随机分组,采用静式吸入染毒,将小鼠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醛、三氯乙烯及其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每天2 h,连续14 d。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定位导航实验中,单独及联合染毒组小鼠逃避潜伏期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均呈缩短趋势、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训练天数、甲醛和三氯乙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甲醛和三氯乙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甲醛和三氯乙烯单独及联合染毒均可致小鼠第一次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延长。二者联合染毒对小鼠第一次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和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旷场实验结果显示,甲醛和三氯乙烯染毒致小鼠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延长,站立次数下降,中央区活动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增大,二者对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活动时间、直立次数以及中央区活动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P<0.01),且表现为协同。结论甲醛和三氯乙烯能降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神经行为表现,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甲醛、三氯乙烯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108只(雌雄各半),按3×3析因设计分为9组,即对照组(清洁空气)、甲醛低剂量组(1 mg/m3)、甲醛高剂量组(5 mg/m3)、三氯乙烯低剂量组(1 000 mg/m3)、三氯乙烯高剂量组(5 000 mg/m3)、低甲醛+低三氯乙烯剂量组(1 mg/m3+1 000 mg/m3)、低甲醛+高三氯乙烯剂量组(1 mg/m3+5000 mg/m3)、高甲醛+低三氯乙烯剂量组(5 mg/m3+1 000 mg/m3)、高甲醛+高三氯乙烯剂量组(5 mg/m3+5000 mg/m3)。采用静式吸入染毒法,连续染毒14 d,每天2 h。染毒结束后处死小鼠,通过测定小鼠脾脏、胸腺脏器系数及迟发超敏反应强度、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和Ig G水平的变化来观察二者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甲醛单独染毒可降低小鼠脾脏、胸腺的脏器系数(P0.05),三氯乙烯单独染毒可降低雌性小鼠胸腺脏器系数(P0.05),未见二者联合染毒对小鼠脾脏、胸腺脏器系数的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5)。甲醛、三氯乙烯单独染毒使雌性小鼠迟发超敏反应强度降低(P0.05),二者联合染毒对雌性小鼠足垫肿胀度的影响存在拮抗效应(P0.05)。甲醛、三氯乙烯单独染毒使小鼠血清Ig E水平升高(P0.05),未见二者联合染毒对小鼠血清Ig E水平的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5);甲醛和三氯乙烯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各染毒组小鼠血清Ig G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三氯乙烯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小鼠免疫系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研究受检样品普绿通生物蛋白对大鼠90 d亚慢性经口染毒的毒性效应及其靶器官,求出其无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为其安全使用和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下染铅大鼠血铅、尿铅的时间变化效应,探讨通过腹腔注射染毒复制预防性排铅大鼠模型的适宜剂量。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乙酸铅溶液0.3ml/100g(剂量分别为每毫升溶液中含Pb^2+0、11、546、1092μg),隔天注射1次,共7次。观察大鼠的中毒症状,每周末称体重,在染铅期间和停止染铅后定期检测大鼠血铅和尿铅含量。结果染铅1周后,3个剂量组血铅含量明显升高,中、高剂量组尿铅排出量迅速增加并达到高峰;停止染铅后,低剂量组血铅迅速降低,而中、高剂量组血铅仍处于较高的水中并持续到实验结束,尿铅排出量逐渐下降,到停铅5周时降到对照组的水平。结论过高剂量染铅使铅在体内蓄积,尿铅排出持续时间长,影响排铅制剂的排铅效果观察。建议以每毫升含546μgPb^2+为染毒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筛选对纳米颗粒物分散效果好、对机体损伤小的纳米颗粒物分散液.方法 通过肉眼观察、透射电镜表征及肺损伤指标的测定,观察0.9%生理盐水、新生小牛血清、自制微乳液、1%新生小牛血清白蛋白对纳米颗粒物的分散效果及对机体的毒性作用.结果 肉眼观察载带纳米氧化锌的纳米碳颗粒在新生小牛血清中分散均一、稳定时间长,在生理盐水中沉降较快.透射电镜表征结果显示,纳米颗粒在生理盐水中有团聚现象,最大粒径为60 nm;在新生小牛血清中分散均匀,粒径为20~40 nm;在微乳液中,纳米碳颗粒外周形成一层包覆,粒径可达100 nm;而在白蛋白分散液中未能观察到颗粒物的粒径大小.纳米颗粒物分散悬液肺毒性比较结果显示,以微乳液、生理盐水制备纳米颗粒物染毒悬液染毒大鼠后,肺泡灌洗液中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146.41±7.02),(162.34±15.87)μmol/L.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分散液制备纳米颗粒物染毒悬液染毒后,NO、总蛋白(TP)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为NO(79.05±13.01)(11.45±4.91)μmol/L;TP(0.30±0.03),(0.20±0.01)g/L.纳米颗粒物对大鼠肺组织损伤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组TP(0.50±0.19)gL,NO(144.34±50.88)μmol/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128.02±68.11)U/(mg prot),明显升高;纳米碳载带氧化锌组TP(0.52±0.14)g/L,NO(154.08±15.41)μmol/L,明显升高.结论 新生小牛血清对纳米颗粒物的分散效果较好,对机体产生的损伤相对较小,可准确反映纳米颗粒物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0.
巯基乙酸经呼吸道染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巯基乙酸经呼吸道染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1 8~ 2 2g昆明种小鼠 ,1 0只 /组 ,雌雄各半 ,以巯基乙酸 0 4,0 8,4 0mg/L经呼吸道静式吸入染毒 ,7天后进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器官脏器系数测试。结果 实验组脾脏的脏器系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抗体形成细胞 (plague formingcell,PFC)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结论 巯基乙酸经呼吸道吸入染毒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