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30篇
  免费   928篇
  国内免费   435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548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520篇
口腔科学   296篇
临床医学   5816篇
内科学   2673篇
皮肤病学   121篇
神经病学   288篇
特种医学   5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197篇
综合类   7812篇
预防医学   2004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3222篇
  60篇
中国医学   2166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589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660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686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602篇
  2015年   727篇
  2014年   1285篇
  2013年   1252篇
  2012年   1674篇
  2011年   1811篇
  2010年   1680篇
  2009年   1566篇
  2008年   1669篇
  2007年   1577篇
  2006年   1440篇
  2005年   1502篇
  2004年   1252篇
  2003年   1053篇
  2002年   787篇
  2001年   719篇
  2000年   531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体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VAP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体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培养出病原体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革兰阳性菌11株,真菌4株。常见病原体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显示VAP常见病原体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VAP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因此,治疗时应注意对病原体的检测,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对血浆脑肽(BIVP)和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杞县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RR、MAP、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 O2、Sa 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血浆脑肽和内皮素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4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n=43)使用MR410型湿化管道系统,B组(n=47)使用MR730型湿化管道系统,C组(n=50)采用MR 850型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观察3组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通气时间及管道护理情况。结果:C组湿化效果适中比例最高,其次为B组,A组最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导管痰痂和气道痉挛的发生,A组发生率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通气时间、管道总更换次数、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MR850型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湿化效果最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通气时间和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94.
许久玲  张晓路 《护理研究》2016,(8):2842-2845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干预模式对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每日唤醒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丙泊酚、咪达唑仑的使用总剂量、平均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丙泊酚平均使用剂量、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及其平均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干预有助于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病人病情向着正性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治疗进展性和主动脉弓上动脉内大血栓负荷性特殊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第1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超取栓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第2例取栓后桥接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血栓负荷性脑梗死.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负荷量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术后平均动脉压控制在90 ~ 120 mmHg,同时给予神经保护治疗.结果 第1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15分,mRS评分为4分,取栓前mTICI分级0级,取栓桥接后mTICI分级3级,术后1周NIHSS评分0分,mRS评分1分,术后90 d NIHSS评分0分,mRS评分1分.第2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12分,mRS评分5分,取栓前mTICI分级0级,取栓桥接后mTICI分级2b级,术后1周NIHSS评分2分,mRS评分1分,术后90 d NIHSS评分1分,mRS评分1分.2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严格围手术期管理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桥接治疗超取栓时间窗大动脉闭塞进展性脑梗死和大动脉大血栓负荷性特殊类型脑梗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轻度和常规镇静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100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选取同期该院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100例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实施轻度镇静。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舒芬太尼、丙泊酚、咪唑安定的人均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轻度持续镇静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及总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并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儿按本次治疗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家属均明确本次护理方案,并签字确认),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各指标状况,包含死亡率、VAP发生率、院内感染率等三个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全面重点防控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有关因素,此护理方式可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和死亡率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择取急性脑栓塞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造成脑栓塞的中心血管,给予中心血管造影。结果 rt-PA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5例,其余患者联合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无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4例。治疗后24 h患者的NIHSS评分(7.9±2.5)分显著低于治疗前(15.9±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共19例(90.48%)。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河南省某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Ramsay评分、用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用药后达理想镇静时间、停药后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达理想镇静时间、停药后完全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并辅以相应护理措施可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呼吸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探讨应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法撤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机。对比两组患者撤机情况、并发症发生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直接撤机成功率(92.50%vs.80.00%)、无创辅助撤机率(5.00%vs.12.50%)、重新插管率(2.50%vs.7.50%)、总撤机成功率(97.50%vs.92.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呼吸机相关肺炎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能较准确判断患者呼吸功能状态,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撤除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