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7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30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52篇
内科学   1757篇
皮肤病学   206篇
神经病学   505篇
特种医学   3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2432篇
预防医学   48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15篇
  35篇
中国医学   78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与冠心病斑块负荷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住院175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4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无冠心病82例患者为对照组。用Sysmex SF-30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并分类检测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比例,并计算N/L比值。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行冠脉造影的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 Sullivan法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N/L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白细胞计数、N/L比值均高于SAP组、UAP组(P<0.05);UAP组白细胞计数、N/L值均高于SAP组(P<0.05)。白细胞计数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26,P<0.05);白细胞计数和N/L比值与CAPB积分呈正相关(r=0.354,P<0.05;r=0.435, P<0.01)。在考虑了相关因素后,进一步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白细胞计数和N/L比值是斑块负荷的独立预测因素(OR=0.12,95%CI 0.03~0.23,P<0.01),但对血管狭窄程度无此作用(P=0.067)。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N/L比值可以反映冠心病斑块负荷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嗣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常规T1WI、黑血T1WI及增强后T1WI序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每个病例选取颈动脉分叉上下5个层面,对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8.23±0.42、10.22±0.87、8.51±0.20,两两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78±0.46、4.34±1.70和3.72±1.68。经t检验,黑血T1WI与常规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血T1WI与增强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T1WI与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门控黑血技术用于颈动脉斑块成像是可行的,且对血管管壁的显示优于常规序列,为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成像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磁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常规T1WI、黑血T1WI及增强后T1WI序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每个病例选取颈动脉分叉上下5个层面,对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8.23±0.42、10.22±0.87、8.51±0.20,两两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78±0.46、4.34±1.70和3.72±1.68。经t检验,黑血T1WI与常规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血T1WI与增强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T1WI与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门控黑血技术用于颈动脉斑块成像是可行的,且对血管管壁的显示优于常规序列,为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成像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为早期识别进展性卒中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的653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进展组155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对照组498例);按梗死部位分为侧脑室体旁梗死(A型)、分水岭梗死(B型)、单个脑叶或基底节或大面积脑梗死(C型)、脑干和/或小脑梗死(D型)4型,比较各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中A型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B型,与其他类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其他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高血压病史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侧脑室体旁梗死、分水岭梗死较易进展。  相似文献   
995.
李曼玲 《微创医学》2014,(5):628-63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了解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并经CT证实的19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和血管内径及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形态、部位,测量斑块的大小,判断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混合斑)、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住院、年龄大于40岁的1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有156例发现有硬斑、软斑、混合斑,23例内中膜增厚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照组发现有硬斑、软斑、混合斑46例,内中膜增厚无斑块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6.
侯青  安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4,(24):157-159,163
目的 分析绝经前后女性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北京市普仁医院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绝经前后妇女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非钙化斑块、混合型斑块、钙化型斑块在各自病变节段中所占的比例,血管狭窄程度。同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因素。结果 绝经后妇女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为(2.54±0.48)mmol/L,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的(2.06±0.53)mmol/L,绝经后妇女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为(1.21±0.34)mmol/L,显著低于绝经前妇女的(1.39±0.45)mmol/L,其中钙化型斑块在绝经后妇女中所占的比例为44.85%,要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的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钙化型斑块所占比例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绝经前后女性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及钙化型斑块所占比例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解毒活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脂及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球囊损伤主动脉内膜联合高脂饲养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中药低剂量治疗组、中药高剂量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分别予以低剂量解毒活血方、高剂量解毒活血方、辛伐他汀、生理盐水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0周。观察主动脉HE染色病理改变、血脂(TC、TG、HDL-C、LDL-C)变化。结果:高剂量解毒活血方组、辛伐他汀组对TC、LDL-C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辛伐他汀组优于解毒活血方组,而病理结果显示高剂量解毒活血方组斑块更趋于稳定。结论:解毒活血方具有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调节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孙晓红 《中外医疗》2014,(27):48-49
目的探讨多达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0例,以收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多达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颈动脉斑块变化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SBP、DBP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24、5.12,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1、4.08,P〈0.05)。结论多达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压,促进斑块逆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ARFI)成像技术在评估颈部血管斑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97例非心脑血管病人(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并利用ARFI技术测量斑块的剪切波速度。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斑块发生率、构成、稳定性以及剪切波速度均值。结果观察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剪切波速度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AFRI技术对检测颈部血管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刘俊伏 《医学综述》2014,(24):4558-4560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每次1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两组均服用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敏C反应蛋白、斑块Crouse积分、血脂水平、颈动脉内径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疗前降低[(4.38±1.24)mg/L vs(7.07±2.59)mg/L;(2.12±0.46)mmol/L vs(3.18±0.45)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对比治疗前好转[(1.02±0.11)mm vs(1.27±0.22)mm;(3.81±1.23)分vs(4.29±1.6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