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320篇
  免费   47416篇
  国内免费   34895篇
耳鼻咽喉   6693篇
儿科学   9334篇
妇产科学   6499篇
基础医学   38694篇
口腔科学   5936篇
临床医学   151906篇
内科学   100714篇
皮肤病学   8579篇
神经病学   16705篇
特种医学   362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2篇
外科学   65712篇
综合类   269974篇
预防医学   66298篇
眼科学   8516篇
药学   130435篇
  1465篇
中国医学   100859篇
肿瘤学   25528篇
  2024年   7137篇
  2023年   26311篇
  2022年   20807篇
  2021年   25647篇
  2020年   24436篇
  2019年   24254篇
  2018年   12773篇
  2017年   23989篇
  2016年   26950篇
  2015年   31546篇
  2014年   49691篇
  2013年   51062篇
  2012年   67979篇
  2011年   73706篇
  2010年   68096篇
  2009年   60602篇
  2008年   65263篇
  2007年   58731篇
  2006年   50373篇
  2005年   47054篇
  2004年   39905篇
  2003年   35232篇
  2002年   28900篇
  2001年   25456篇
  2000年   19377篇
  1999年   15870篇
  1998年   12732篇
  1997年   10997篇
  1996年   9504篇
  1995年   8627篇
  1994年   6806篇
  1993年   4630篇
  1992年   3990篇
  1991年   3607篇
  1990年   2946篇
  1989年   2806篇
  1988年   915篇
  1987年   733篇
  1986年   490篇
  1985年   353篇
  1984年   151篇
  1983年   91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7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4-146+封三
目的探讨MSCT在对比剂外渗的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创伤性腹部动脉损伤患者及58例腹部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患者影像资料,分析急性腹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所致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性。结果 44例创伤性腹部损伤患者通过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共检出59支动脉损伤,其中对比剂外渗34支、非对比剂外渗共25支;58例急性腹部非创伤组共检出58支动脉病变,其中8支存在对比剂外渗。对比剂外渗征象创伤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组(χ~2=24.42,P0.05)。结论与非创伤组相比,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对比剂外渗征象较为常见,MSCT可以较好地显示创伤性对比剂外渗的直接及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44.
45.
46.
目的:探讨无创-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B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SaO_2、PaCO_2、PaO_2、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VAP率与院内死亡率明显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通气功能,缩短其治疗及住院时间,且治疗安全,更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AD患者(AD组)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30名志愿者(对照组),按年龄段各分为6个亚组[55~59岁(n=3)、60~64岁(n=4)、65~70岁(n=9)、71~74岁(n=5)、75~80岁(n=6)、>80岁(n=3)],测量双侧海马、红核、尾状核、杏仁体、壳核ADC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D组红核左、右侧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2)。AD组不同年龄亚组右侧海马、双侧尾状核、右侧壳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不同年龄亚组双侧海马、壳核、尾状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右侧海马(r=0.615,P<0.001)、右侧壳核(r=0.653,P=0.001)及双侧尾状核(左侧:r=0.397,P=0.030;右侧:r=0.429,P=0.020)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AD患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ADC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ADC值可为临床预测和早期诊断AD脑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组为住院接受治疗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148例,对照组为健康者,共140例。为上述观察对象开展PCT、hs-CRP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对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检出率进行比较。此外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PCT水平、hs-CRP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联合检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其hs-CRP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hs-CRP和白细胞介素6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脂肪分布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以昆明种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糖高脂膳食联合药物链脲佐菌素方式建立小鼠T2DM模型,对造模成功的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进行低强度(8 m/min)、中强度(12 m/min)、高强度(20 m/min)有氧(跑台)4 w运动干预,并比较各组血糖水平、糖耐量、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重量及形态变化。结果有氧运动可以降低T2DM小鼠的空腹血糖,改善糖代谢,以中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最明显;有氧运动可使T2DM小鼠的体重减轻,体脂减少,且以中、高强度效果显著;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T2DM小鼠网膜脂肪积累。结论有氧运动可以缓解T2DM小鼠病征,改善糖脂代谢,降低其体内脂肪含量,且以中等强度运动干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C4、CH50)及免疫球蛋白(IgC、IgA、IgM)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为SLE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64例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设为病例对照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所有人员血清中的血清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受试人员的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SLE患者的诊断性能,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补体(C3c、C4、CH50)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的免疫球蛋白(IgC、IgA、IgM)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3c、C4与CH50在诊断SLE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LE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3c、C4、CH50)水平比较低,而免疫球蛋白水平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变化。尤其血清补体中的C3c、C4、CH50水平对早期筛查和诊断SLE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SLE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