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66篇
药学   196篇
  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前许多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被用于治疗各种眼科疾病,尤其在血管增生性眼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药物能够明显抑制新生血管且减轻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其长期治疗效果需要更长远的随访和研究。本文就抗VEGF在眼科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03/2018-05经本院诊治的BRVO继发ME患者86例86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患者43例43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研究组患者43例43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记录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注射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3、6mo时,研究组患者LogMAR BCVA(0.57±0.29、0.42±0.21、0.38±0.12)和CMT(343.56±46.23、316.68±38.25、283.56±29.47μm)与对照组(LogMAR BCVA:0.58±0.30、0.43±0.23、0.40±0.13; CMT:345.47±46.53、317.83±38.46、284.34±29.56μm)比较无差异(P>0.05); 研究组患者平均注射次数(2.25±1.16次)明显低于对照组\〖(4.37±1.58)次,P<0.05\〗;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持续性高眼压、眼内炎、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ME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明显减少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不同类型黄斑水肿(ME)的疗效。

方法:选取BRVO继发ME的患者70例70眼。基于OCT形态学表现分为3组:囊样型水肿(CME,24眼)、弥漫型水肿(DRT,22眼)、伴有神经上皮层脱离型水肿(SRD,24眼)。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治疗,治疗后1、6mo,比较三组BCVA(LogMAR)、黄斑区中央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无血管区面积(FAZ)、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区血流密度(SCP)和深层毛细血管区血流密度(DCP)、注射次数的差异。

结果:随访6mo,CME组、DRT组、SRD组患眼BCVA值(0.24±0.13、0.11±0.07、0.33±0.13)、CMT(268.75±19.01、245.64±23.20、277.00±21.21μm)均呈明显下降趋势,FAZ(0.37±0.09、0.30±0.08、0.36±0.03mm2)呈明显变小趋势,SCP(46.18%±3.21%、47.49%±3.48%、42.76%±3.66%)、DCP(43.50%±4.34%、47.69%±2.76%、43.88%±3.54%)呈明显增加趋势(均P<0.01)。治疗6mo时,DRT组在提高BCVA、降低CMT,减小FAZ面积,增加SCP及DCP密度等方面均优于CME组和SRD组。随访6mo DRT组的注射次数(2.55±0.69次)最少(F=5.584,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均可显著改善BRVO继发不同类型ME患眼的视力,降低CMT,减小FAZ面积,增加SCP及DCP密度,其中DRT疗效最佳,注射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44.
赵媛  余敏  代艳  张然  李建全  唐云户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0):1809-181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2/2018-10我院眼科收治的NVG患者128例,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EX-PRESS组(n=66)和小梁切除术组(n=62),两组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EX-PRESS组患者加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则加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眼压变化、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2mo时,EX-PRESS组、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治疗总成功率分别为81.8%(54/66)、72.6%(45/62)(P>0.05); 术后1、7d,1、3、6、12mo,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 术后6mo,EX-PRESS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小梁切除术组患者(P<0.05); EX-PRESS组、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7.3%(18/66)、37.1%(23/62)(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的有效性、安全性相似,而前者在改善视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5.
阿柏西普是一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B及胎盘生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人源化重组融合蛋白,其通过降低血管内皮通透性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在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该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结直肠癌、卵巢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治疗中均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旨在综述阿柏西普的药理学特点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治疗优势,为后续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6.
张慧  单伟 《眼科新进展》2020,(2):120-124
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9只,A组、B组与C组分别给予20 g·L-1、25 g·L-1、30 g·L-1的阿柏西普滴眼液,D组为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每组每天2次滴眼治疗,共14 d。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天、7天、14天,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情况并计算CNV面积。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全部小鼠,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CD34、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碱烧伤后第 3天、7天和14天,A组、B组与C组的CNV面积均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上CNV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 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CNV旺盛致密,CD34和VEGF蛋白表达较强。A组CNV较B组和C组多,CD34和VEGF蛋白表达增强;B组和C组棕黄色颗粒分布无明显差异。碱烧伤后第14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房水中TNF-α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柏西普对碱烧伤后大鼠CNV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25 g·L-1阿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7.
宋晶  熊杰 《眼科新进展》2020,(2):169-172
目的 探究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ICNV患者146例(146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测量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及上侧脉络膜厚度(superior choroidal thickness,SCT)、下侧脉络膜厚度(inferior choroidal thickness,ICT)、鼻侧脉络膜厚度(nasal choroidal thickness,NCT)、颞侧脉络膜厚度(temporal choroidal thickness,TCT),观察并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情况,比较患眼治疗前后BCVA、眼压及各区域脉络膜厚度,以及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厚度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眼治疗后 1 d、1个月时BCVA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患眼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12个月时患眼渗漏区面积较治疗前均有下降,CNV渗漏治疗有效率为80.82%。治疗前患眼SFCT、NCT 2.2 mm、TCT 2.2 mm、TCT 3.45 mm均显著高于对侧眼(均为P<0.05);治疗后12个月患眼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可改善ICNV患者视力,减少视网膜渗漏症状,降低SFCT,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
赵儒意  谭薇 《安徽医药》2019,23(11):2275-2279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 577 nm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16年 3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 DME病人 96例( 99只),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48例, 49只)和观察组( n=48例, 50只)。对照组予以 577 nm激光光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黄斑区血流密度、血管新生因子表达量、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以及黄斑区荧光渗漏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后 4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浅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52.23±3.41)比(48.59 ± 2.75)]、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 50.38 ± 3.09)比( 46.50 ± 2.6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5b(VEGF165b)[(157.28±12.11)ng/L比( 395.73±32.38)ng/L]、内皮素 ?1(ET?1)[(93.88±8.62)ng/L比( 144.19±11.63)ng/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1(SDF?1)[(0.58±0.19)ng/mL比( 1.01±0.26)ng/mL]、 β2?糖蛋白 Ⅰ(β2?GPⅠ)[(0.72±0.11)ng/L比( 0.96±0.18)ng/L]等血管新生因子水平,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1、2个月,观察组视力、黄斑中心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2、4个月观察组有渗漏眼数( 10、9只)显著低于对照组( 19、19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随访 2个月期间,观察组眼压升高发生例数( 9只)明显低于对照组( 17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38,P=0.04)。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 577 nm激光治疗 DME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同时可明显减少病人视网膜血管活性介质的释放,起到提高视功能、减轻黄斑区水肿和渗漏以及改善浅层、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比观察依那西普和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依那西普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依那西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夜间背痛VAS、总体背痛VAS、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并发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延续护理在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风湿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270例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公众号慢性病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按时按量服药、生活方式改善、定期复查、功能锻炼等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依从性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