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393篇
药学   61篇
  5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目的探讨招收飞行学员远视力标准降至08后,视力合格学生的屈光状态。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参检学生290名,按照每只眼的远视力分组,视力0.8~0.9分为A组、1.0~2.0分为B组,2组学生散瞳后接受检影验光,观察其屈光状态。结果A组90.47%的参检学生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B组90.77%的参检学生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招收飞行学员远视力标准降至0.8后,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合格人数大幅增加,满足了招飞需求。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FS-LASIK Xtra)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屈光度及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特点,评估两种术式矫正高度近视的早期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04/2020-04在我院进行FS-LASIK Xtra及FS-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84眼,每组各21例42眼,术后随访3mo,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SE)、散光度及角膜高阶像差。

结果:FS-LASIK Xtra组患者术后1d UCVA(LogMAR)低于FS-LASIK组(P<0.01),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SE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mo,FS-LASIK Xtra组有38眼(90%)、FS-LASIK组有41眼(98%)术眼SE在±1.00D以内。两组患者术后均有35眼(83%)的术眼残余散光在0.50D以内。两组术后3mo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均较术前增大,FS-LASIK Xtra组总高阶像差及三叶草差大于FS-LASIK组(均P<0.05)。

结论:FS-LASIK与FS-LASIK Xtra矫正高度近视在术后早期均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术后早期角膜总高阶像差均增加,且行FS-LASIK Xtra增加更显著。  相似文献   

33.
孙明  雷荣  周莉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0):1764-1768

目的:比较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在长眼轴白内障患者中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2018-01/2019-07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长眼轴白内障患者99例132眼。按眼轴长度(AL)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26.030.0mm。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同时植入折叠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3mo,根据验光结果计算出各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PE)和绝对预测误差(AE)并分析眼轴、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与PE值的相关性。

结果: 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的平均预测屈光误差分别为0.37±0.78、0.77±0.88、0.36±0.82D。在A组和B组中,三种公式的PE和AE值均无差异(P>0.05)。但在C组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的PE值和AE值均明显低于Haigis公式(P<0.05)。在长眼轴白内障患者中,Haigis公式的PE值与眼轴和角膜曲率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Barrett Universal Ⅱ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的PE值与眼轴没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在AL为26.0~30.0mm的患者中,三种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预测准确性均可; 而在AL>30.0mm的超长眼轴患者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的准确性最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8~17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随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的特点,为儿童青少年青光眼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屈光度数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64例104眼,应用IOL master及Cirrus HD OCT分别对64例研究对象进行眼轴及以视盘为中心、直径为3.46 mm圆周的RNFL厚度测量,分别得出各组平均、各象限、各钟点RNFL厚度,研究儿童青少年RNFL厚度与眼轴和屈光度的关系。结果S、I、1:00、5:00、6:00、12:00 RNFL厚度与眼轴和屈光度呈负相关(P<0.05),2:00、7:00 RNF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P<0.05)。结论 S、I、1:00、5:00、6:00、12:00位RNFL厚度变薄,与眼轴和屈光度呈负相关。在对近视眼进行RNFL厚度测量时,发现有异常RNFL厚度变化时,应该考虑到屈光度和眼轴的影响,综合评价其临床意义,以免造成对青光眼的误诊。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成人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河北省邯郸永年县进行眼科屈光检查710例(1410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364例(721只眼),女性346例(689只眼);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50.9±10.3)岁。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的屈光度。采用眼科A型超声检查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眼部生物学参数。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等效球镜(SE)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者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年龄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SE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 plots进行评估。不同性别间睫状肌麻痹后SE与睫状肌麻痹前角膜曲率K值(K)、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睫状肌麻痹后中央角膜厚度(LT)、晶状体混浊程度(NO)、晶状体核的颜色(NC)、晶状体皮质(C)及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程度(PSC)的比较,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屈光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710例(1410只眼)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平均SE为(-0.37±1.22)D,睫状肌麻痹后的平均SE为(0.13±1.11)D。经t检验,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5,P<0.05)。Bland-Altman plots分析显示睫状肌麻痹后的SE发生远视漂移,且随年龄的增加该漂移逐渐减小。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K值、CCT、ACD及AL,以及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及PSC分别为(44.02±1.51)D、(2.88±0.36)mm、(23.07±0.95)mm、(4.52±0.41)mm、(2.72±0.43)、(2.72±0.43)、(0.26±0.63)及(0.13±0.26)。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与SE呈正相关。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3,0.11,0.11,0.07;P<0.05)。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K值、ACD、AL及睫状肌麻痹后的PSC与SE呈负相关(r=-0.12,-0.17,-0.20,-0.13;P<0.05)。近视眼与睫状肌麻痹前的AL、睫状肌麻痹后的NO、NC、C及PSC呈负相关。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0.15,-0.15,-0.14,-0.42;P<0.05)。 结论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后SE发生明显的远视漂移,且随年龄增加此现象逐渐减小。睫状肌麻痹前的K、ACD、AL,以及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和PSC均与SE相关,其中影响近视眼的因素有AL、NO、NC、C及PSC。  相似文献   
36.
SRK-Ⅱ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数准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SRK-Ⅱ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度数准确性的探讨。方法158例(15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用SRK-Ⅱ公式预测IOL屈光度数,记录并比较术后实际屈光度数与预计屈光度数。结果SRK-Ⅱ公式平均预测误差为0.68D。当眼轴长度为L≤22mm时,0%误差值大于2D;22mm〈L≤24.5mm时,为2%;24.5mm〈L≤26mm时,为11%;26mm〈L≤28mm时,为23%;当L〉28mm时,为29%。结论SRK-Ⅱ公式预测正常眼轴和短眼轴IOL屈光度数的准确性较高,而在长眼轴中误差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7.
<正>近视眼因为在中小学生中的高患病率,成为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视觉2020"行动中要求改善、消除的5类眼病之一[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展,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加强对学生近视的干预,降低学生近视患病率已成为我国学校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本研究以"医教结合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强学生近视综合干预措施,旨在缓解低度近视向中、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38.
39.
硅油填充状态下测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准确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一种利用数学矫正公式来准确测算硅油填充状态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的方法 .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施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25例25眼,分成A、B 2组.A组13眼, 为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前提前测定的晶状体度数作为参考值;B组12眼,为公式组,采用矫正公式来进行计算.A、B 2组术前预期术后屈光度均为-1.5 D.分析A、B 2组术后屈光度分布情况,并和预期值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公式组术后屈光度与预期值(-1.5 D)差值之间进行比较,P=0.035<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差值的均数来看,公式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硅油填充眼预设晶状体度数时,数学矫正公式不失为一种准确、有效的办法,值得推广,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水平肌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的变化及不同术式对屈光的影响,旨在掌握斜视术后屈光状态改变的一般规律.方法 用散瞳验光和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对56例81眼水平斜视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1周、4周、8周的屈光状态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各组的角膜曲率及散光值手术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Ⅰ组柱镜屈光度术后差异有显著性;Ⅱ组球镜、柱镜屈光度术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向年龄组比较术后散光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水平斜视手术对眼球屈光状态的改变主要是对角膜的影响,手术早期可导致角膜屈光度增加,散光加大,这种改变可恢复,不会对视功能造成远期影响.不同术式、不同年龄对屈光状态的影响不同,所需恢复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