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22篇
  免费   6739篇
  国内免费   4854篇
耳鼻咽喉   619篇
儿科学   2152篇
妇产科学   773篇
基础医学   6118篇
口腔科学   1129篇
临床医学   23126篇
内科学   10456篇
皮肤病学   704篇
神经病学   10511篇
特种医学   6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0篇
外科学   7515篇
综合类   42082篇
预防医学   8938篇
眼科学   752篇
药学   19767篇
  189篇
中国医学   13256篇
肿瘤学   3870篇
  2024年   940篇
  2023年   2958篇
  2022年   2673篇
  2021年   3505篇
  2020年   3257篇
  2019年   3502篇
  2018年   1797篇
  2017年   2961篇
  2016年   3394篇
  2015年   4031篇
  2014年   6613篇
  2013年   6469篇
  2012年   8599篇
  2011年   9273篇
  2010年   8528篇
  2009年   8179篇
  2008年   9852篇
  2007年   8846篇
  2006年   8230篇
  2005年   9010篇
  2004年   7461篇
  2003年   6317篇
  2002年   5302篇
  2001年   4662篇
  2000年   3563篇
  1999年   2986篇
  1998年   2632篇
  1997年   2364篇
  1996年   2312篇
  1995年   1858篇
  1994年   1707篇
  1993年   1142篇
  1992年   961篇
  1991年   778篇
  1990年   642篇
  1989年   665篇
  1988年   189篇
  1987年   165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目的观察"肾脑相济"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行为学和大脑皮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究"肾脑相济"电针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月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将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西药组给予盐酸多?哌齐灌胃,电针组电针百会、肾俞和三阴交。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行为学,应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测定大脑皮质区IL-1b、TNF-α的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IL-1b、TNF-α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电针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IL-1b、TNF-α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IL-1b、TNF-α的表达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脑相济"电针疗法可以改善SAMP8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大脑皮质区IL-1b、TNF-α的含量,从而对阿尔茨海默病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观察逍遥丸对皮质酮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5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皮质酮模型组、阳性对照氟西汀组(20 mg/kg)、低剂量逍遥丸(200 mg/kg)组、高剂量逍遥丸组(600 mg/kg),通过皮下注射皮质酮诱导小鼠抑郁模型。持续35天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动物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方法测小鼠血清中皮质酮含量及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结果:皮质酮可以降低糖水偏好值、增加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而逍遥丸可以显著提高糖水偏好值、减少小鼠不动时间;长期注射皮质酮可增加血清皮质酮水平,降低海马组织中BDNF含量,而逍遥丸可以降低小鼠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并且能够提高海马组织中BDNF含量。结论:逍遥丸可以有效降低小鼠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并增加小鼠海马中BDNF含量,改善神经营养系统,产生抗抑郁样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 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例重型PADB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统计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头颅CT检查情况、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长于保守治疗组。结论 重型PADBS在无瞳孔变化及GCS评分下降的情况下,可密切观察病情下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此病多以肾精失养,髓海空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多从脾、肾两脏着手,鲜有提及从胆论治。从中医学"凡土脏取决于胆"理论切入,以土脏与AD发病的关系为着眼点,并结合胆内藏精汁,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胆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胆内寄相火,参与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和特性,阐述从胆论治AD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中医临床更加有效的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s,ICA)是中枢神经系统隐匿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组成。根据尸检和颅脑MRI研究结果,ICA人群发病率为0.4%~0.8%,占脑血管畸形10%~15%[1]。多发性ICA是指存在≥2个互不相连的ICA病灶,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多发性ICA病灶呈弥漫性分布,且长期被误诊为脑囊虫病的患者,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和该病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晚期妊娠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A,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B,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C。另外选取健康的未孕女性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四组之间的血浆BNP水平。结果:通过检测,观察组患者的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B、C三组两两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而言,血浆中BNP的含量和疾病的发生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判断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