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99篇
  免费   7043篇
  国内免费   2613篇
耳鼻咽喉   693篇
儿科学   2847篇
妇产科学   1366篇
基础医学   4744篇
口腔科学   1725篇
临床医学   34068篇
内科学   14575篇
皮肤病学   2130篇
神经病学   1334篇
特种医学   41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9篇
外科学   10132篇
综合类   57849篇
预防医学   37830篇
眼科学   861篇
药学   29495篇
  316篇
中国医学   11695篇
肿瘤学   2559篇
  2024年   971篇
  2023年   3652篇
  2022年   2793篇
  2021年   4048篇
  2020年   4683篇
  2019年   4695篇
  2018年   2301篇
  2017年   4828篇
  2016年   4384篇
  2015年   6074篇
  2014年   10854篇
  2013年   10310篇
  2012年   12639篇
  2011年   13206篇
  2010年   12428篇
  2009年   11747篇
  2008年   14027篇
  2007年   12817篇
  2006年   11705篇
  2005年   12297篇
  2004年   9675篇
  2003年   8812篇
  2002年   7241篇
  2001年   6211篇
  2000年   4767篇
  1999年   3749篇
  1998年   3319篇
  1997年   3176篇
  1996年   2562篇
  1995年   2151篇
  1994年   1643篇
  1993年   1147篇
  1992年   892篇
  1991年   822篇
  1990年   673篇
  1989年   758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为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降低临床手术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经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22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占81.82%;共培养病原菌46株,革兰阴性菌38株,占82.61%。患者年龄>65岁、术前行导尿术、手术时间>1.5h、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经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致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年龄、术前行导尿术、合并症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评估,了解常见病原菌特点,给予对应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 000例疑似HC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静脉注射吸毒史、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无保障注射史、公共洗澡、献血史、耳洞、内窥镜检查、性伙伴不固定的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吸毒史、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无保障注射史、公共洗澡、献血史、耳洞、内窥镜检查、性伙伴不固定均是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性伙伴不固定、耳洞、静脉注射吸毒史、公共洗澡、内窥镜检查、无保障注射史和献血史。  相似文献   
85.
86.
87.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在院感染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入我院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正常成分血液输注,观察组使用去白细胞血液输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后相关感染发生率、免疫功能相关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输血后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46.67% vs.64.44%,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CD3~+、CD4~+、CD8~+淋巴细胞占比以及CD4~+/CD8~+值有所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以提高白血病患者免疫相关水平并且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8.
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是指衣原体在不利生长的条件下,为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产生的一种可逆状态。临床治疗实践、对未加工的rRNA检测和基因分型等方法证实持续感染存在于体内。体外研究发现与病毒共同感染、细胞因子、营养缺陷、抗生素效应诱发持续感染。抗生素联合治疗、抗生素联合色氨酸治疗、疫苗和噬菌体有利于CT的清除。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2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SAS 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50%,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胃肠道、口腔黏膜,分别占52.00%、15.20%、14.40%;共分离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49.04%、革兰阳性菌30株占28.85%、真菌23株占22.11%;logistics回归显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是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中国医药科学》2016,(5):212-214
目的探讨碘伏消除ESBL定植菌在预防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的重症昏迷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采取碘伏处理鼻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ESBL定植菌的发生率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ESBL定植菌的发生率为19.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定植率41.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感染率为2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45.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碘伏消除ESBL定植菌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