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固定定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进行尾骨螺旋CT扫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解剖学参数,同时对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测量椎弓根及侧块解剖学参数,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丝钉植入的解剖学基础,确定螺丝钉进钉点和植入技术;选择8例尸体标本并测定其骶骨椎弓根钉、侧块螺丝钉拔出最大拉力。结果S1~S5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直径、长度变化大而规律,倾斜角约20°,S1椎弓根进钉点位于关节突基底部外侧与横突中线交点,且椎弓根与侧块螺丝钉最大拔出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S2~5的椎弓根中心点位于相邻骶后孔之间连线与横突中线交点;侧块进钉点位于椎弓根中线与骶外侧嵴交点内侧。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大于侧块螺钉(P<0.05),该螺钉固定技术可为骶骨骨折提供有效内固定。结论 骶骨椎弓根、侧块固定技术均可为骶尾骨骨折固定和重建提供有效固定,椎弓根固定技术较侧块固定技术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2.
故事回放高二(2)班主任黄老师来同学汪春家家访,汪春的妈妈嘱她落座,可她连连推辞道:"站着好,站着好!""你们当老师的,天天站,怪辛苦的,就坐下来说话吧!"汪春的妈妈还在执拗地劝道。"不,不,听汪春说您是个主任医生,我就实话跟您说吧,今天名义上是来家访,实际上是想请您给看病……"黄老师脸红着说道。"这,这,看病的事嘛,您跟汪春说一下,我去您那里,干吗劳驾您亲自来?"汪春的妈妈笑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2种不同声束投照模式下邻近骶尾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子宫肌瘤UA治疗患者,MRI影像显示主要肌瘤边缘到骶尾骨距离小于30 mm患者共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7例,接受倾斜式声束投照模式下UA治疗;对照组45例,在垂直式声束投照模式下接受UA治疗。研究随访期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术中VAS评分及消融率等指标,相关的不良反应评价参照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标准。结果:92例患者均完成一次性UA治疗。2组患者均未出现主要并发症(SIR C-F级),对照组患者次要并发症发生率(SIR A-B级)显著高于研究组(53.3%vs 36.2%;RR 1.71[1.03-2.82],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VAS分值分别为(2.9±1.4)及(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内MRI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肌瘤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0.9±18.9)%及(75.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治疗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倾斜式声束投照的临床治疗策略降低患者不适反应,提高术中耐受性及安全性,有效提高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104.
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23周在我院接受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胎儿头位,生长参数与孕周符合,羊水、胎盘及脐血流指数均正常。脊柱缩短,骶尾骨未见确切显示(图1)。腰骶部横切面示双侧髂骨靠近,髂骨翼角度变小,呈盾牌征。超声诊断:骶骨发育不全。MRI检查:胎儿骶尾椎大部分未见确切显示(图2),约在胸12椎体水平椎管内脊髓前方可见片状T2W1等信号影,脊髓圆锥位置下移,扫及腰1~5椎体水平脊髓中部分离(图3),以远脊髓终丝增粗,固定于椎管远端。MRI诊断:骶骨发育不全,并脊髓栓系,脊髓纵裂。孕妇及家属要求终止妊娠,并放弃尸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骶尾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骶尾部有外伤史的就诊患者,首先用DR摄骶尾椎正侧位片,发现DR显示可疑骨折或临床症状较重但DR未发现骨折时,采用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30例横断面CT发现明确骨折线15例,进一步采用MPR技术发现骨折13例,排除2例。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技术,充分弥补了DR及CT横断面扫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骶尾椎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原发性尾骨痛常发生于直接撞伤或慢性撞击之后,其疼痛持续时间往往很长.有的可达数月甚至半年之久,用一般药物或封闭或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及失败率.自1997年来,笔者运用尾骶汤合董氏奇穴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尾骨痛22例,发现有较好的疗效.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108.
患者女32岁。发现臀部欠对称,左侧较右侧略突出来诊。 X线表现 骶椎自骶髂关节下缘水平以下左右分成两部分,右侧呈“《”状,向右外下方走行,其远端为一节尾骨;左侧呈矛头状向左前外下方走行,其远端几乎达左侧坐骨结节;骶椎示隐裂。诊断:骶尾骨正常变异。  相似文献   
109.
陈斌 《家庭医学》2006,(17):60-61
福建漳州读者胡女士来信说:她怀孕十月生下的宝宝,臀部有条“尾巴”。并寄来了婴儿出生记录的复印病史。病史记载,在婴儿臀部的骶尾骨处有一只乒乓球大小,摸上去软软的,按下去有波动感还透光的肿块。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脊髓膨出”。胡女士问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飞利浦公司的计算机X线摄影(Philips computer radiography PCR)之温和掩饰(Unsharp Mask UM)技术对尾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至12月尾骨骨折的31例患者进行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既传统的增感屏-胶片方法,PCR的常规动态范围重建(Dynamic Range Reonstruction,DRR)技术及PCR的UM技术,以比较三者的检查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传统的屏-胶投照发现明显骨折线16例,DRR技术发现明显骨折线23例,UM技术发现明显骨折线31例。结论:UM技术通过强有力的边缘增强可进一步发现和明确在常规DRR技术中未能发现的可疑骨折。故为常规DRR技术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