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宫建玲 《中外医疗》2008,27(22):12-12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尘螨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6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血清尘螨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和IgG亚类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 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和总IgE水平差异显著;患者组血清尘螨特异性m-slgGI、m-slgG2和m-slgG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两组m-slgG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特异性抗体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为过敏性哮喘提供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2.
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 test,SPT)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70例接受尘螨变应原SPT和相应的血清S-IgE检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不同皮肤风团直径和不同皮肤反应指数(skin index,SI)对应的血清S-IgE的差异.结果尘螨变应原SPT不同皮肤风团直径和不同SI对应的血清S-IgE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皮肤风团直径或SI的增加,血清S-IgE阳性率和级别也显著增加.结论尘螨变应原SPT结果和血清S-IgE结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尘螨属是引起呼吸道及皮肤Ⅰ型变态反应最常见的室内致敏原,目前已研究出20组尘螨变应原。本文主要阐述尘螨第Ⅰ、Ⅱ组变应原组分特点,并从研究技术和方法方面探讨近年来尘螨变应原抗原结构和基因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4.
200例哮喘患者体外过敏原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三门峡地区哮喘患者体外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用UniCAP 100全自动检测仪、荧光免疫检测法、体外检测哮喘患者血清过敏原抗体。结果:尘螨为主要过敏原,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呈正相关系。结论:体外检测过敏原对哮喘病因的诊断、治疗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经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哮喘患儿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54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6~11岁,平均年龄9岁1个月。27例经标准化屋尘螨过敏原皮下SIT疗程1.5~2.0年患儿作为SIT组,另27例未经SIT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方法测定肺通气功能,参数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患儿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4浓度;分离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质量浓度20μg/mL屋尘螨蛋白浸液刺激并培养48 h后,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的相对数量和可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Treg细胞百分比;同时留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细胞因子IL-4、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SIT组患儿肺功能FEV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组IgG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SIT组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刺激后Treg细胞百分数分别与各自该组内未经刺激时基础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BMC无论是否经屋尘螨蛋白浸液刺激时Treg细胞百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T组刺激后Treg细胞百分数高于自身未经刺激基础水平1.56倍。对照组经刺激后与未接受刺激比较,Treg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变化;SIT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和TGF-β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屋尘螨SIT的哮喘患儿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表现为Treg细胞比率增加,Th1/Th2免疫反应平衡改变,屋尘螨特异性IgG4浓度增高,提示发生对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特征。  相似文献   
46.
尘螨的分离是寄生虫学领域科学研究与防治检测上的一项关键技术。经过数10年的发展,尘螨分离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并逐渐形成了三大类别,即第一类分离法(比重分离)、第二类分离法(筛分离)、第三类分离法(习性分离)。本文根据其发展状况及各自的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Alutard—SQ与国内螨过敏原浸液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Alutard-SQ与中国现有过敏原浸液,了解国内过敏原浸液的状况。方法 91例受试者,其中支气管哮喘或合并过敏性鼻炎81例,10例正常人作对照,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行Alutard和国内过敏原浸液皮肤点刺试验,测量风团及伪足的直径,比较两种过敏原浸液两种尘螨(粉尘螨D.f.屋尘螨D.p.)的差异,结果两种尘螨过敏原浸液风团及伪足的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Alutard-SQ皮肤试  相似文献   
48.
白细胞介素 (IL) 10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 ,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哮喘 )的发病有重要影响[1,2 ] 。本研究对哮喘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 (AM)进行培养 ,观察IL 10分泌水平及屋尘螨 (HDM)和氟美松对其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哮喘组 :轻度哮喘患者 10例 ,男 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37± 12 )岁 ,符合 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诊断及分级标准[3] ,全部哮喘患者对包括HDM在内一项以上过敏原过敏。对照组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 2± 10 )岁。 10例患者因肺部球形病灶 (2例结核球 ,1例炎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妊娠期母鼠及其子代接触尘螨点刺液(Derp)对发育后期个体Th1/Th2平衡及哮喘发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根据母体妊娠期及新生早期是否接触Derp随机分为对照组、母Derp-仔Derp-组(母鼠和其子代均未接触Derp)、母Derp+仔Derp+组(母鼠和其子代均接触Derp)和母Derp+仔Derp-组(母鼠接触Derp,其子代未接触Derp),分别皮下注射Derp或生理盐水,30d龄时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以卵白蛋白(OVA)为变应原致敏并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生。取血浆检测OVA特异性IgE抗体、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记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留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母Derp+仔Derp+组在哮喘建模后PBMC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母Derp-仔Derp-组,IL-4水平显著升高,IL-4/IFN-γ比值升高,OVA特异性IgE、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Derp-仔Derp-组;母Derp+仔Derp-组与母Derp-仔Derp-组IL-4和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VA特异性IgE水平虽有增高,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Derp+仔Derp+组Th2优势显著高于母Derp+仔Derp-组。结论胎鼠对于Derp跨胎盘的致敏作用可通过母体妊娠期间的免疫来完成,这一过程会根本上导致Th2优势免疫的发生,增加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0.
我们对2007年3~12月在我科就诊的1 083例丘疹性荨麻疹患儿进行了20种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