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26篇
  免费   4666篇
  国内免费   3700篇
耳鼻咽喉   325篇
儿科学   1488篇
妇产科学   464篇
基础医学   5038篇
口腔科学   548篇
临床医学   16276篇
内科学   7731篇
皮肤病学   383篇
神经病学   10855篇
特种医学   52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1篇
外科学   3974篇
综合类   30620篇
预防医学   5279篇
眼科学   2309篇
药学   12221篇
  120篇
中国医学   9877篇
肿瘤学   1931篇
  2024年   675篇
  2023年   2125篇
  2022年   2010篇
  2021年   2568篇
  2020年   2454篇
  2019年   2653篇
  2018年   1327篇
  2017年   2324篇
  2016年   2681篇
  2015年   3143篇
  2014年   4932篇
  2013年   4708篇
  2012年   6137篇
  2011年   6660篇
  2010年   6137篇
  2009年   5903篇
  2008年   6576篇
  2007年   6004篇
  2006年   5595篇
  2005年   5950篇
  2004年   5161篇
  2003年   4567篇
  2002年   3922篇
  2001年   3561篇
  2000年   2738篇
  1999年   2276篇
  1998年   2012篇
  1997年   1902篇
  1996年   1829篇
  1995年   1437篇
  1994年   1196篇
  1993年   839篇
  1992年   735篇
  1991年   609篇
  1990年   514篇
  1989年   508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危险因素及其对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0例为样本,入院后采集基本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MB组(176例)和非CMB组(124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1年内再发梗死、脑出血和病死率,分析影响CMB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CMB对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影响。结果 高龄、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病史、ACI和脑白质疏松为CMB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MB组和非CMB组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脑出血率分别为14.20%和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脑出血率分别为9.18%、10.64%和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CMB患者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再发脑梗死、脑出血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病史、ACI及脑白质疏松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合并CMB的危险因素。CMB可导致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脑出血风险增加,重度CMB者更甚。  相似文献   
33.
34.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由于脑部的血管网络十分复杂和精密,采取一般的透视机难以全面而又细致观察患者脑部情况,与其相比,采取头颈部3D-CT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进行介入治疗,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帮助临床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获取多个角度的脑部细小血管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的情况,准确定位并进行手术操作[1]。脑血管成形术作为药物和开放性手术之间的一种微创技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利用影像学设备,透过人体的自然管道直达病灶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于脑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患者通常采取神经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2]。  相似文献   
35.
血管性痴呆(Va D)的发病日益增多,但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却较为缓慢,特别是在遗传方面的研究更是存有争议。脑小血管病(CSVD)是Va D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关于CSVD与Va D两者共同的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多。该文主要介绍散发性CSVD与Va D共同危险因素的遗传学易患性以及单基因遗传性CSVD与Va D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37.
38.
39.
余韩  瞿航  赵义  潘钰  王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12):1350-135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诊断特征是社会交流障碍以及受限和重复的行为和兴趣,症状常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出现。过去的二十年内,神经成像揭示了许多“社会性”大脑的非典型活动和异常连通性的发现,包括梭状回对面部和凝视的分析、杏仁核的情绪处理、默认模式网络的心智化以及镜像神经元相关区域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和理解,但对于社交功能缺陷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还未达成一致。除了方法学上的挑战以及聚焦于单个大脑网络的连通性研究以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ASD的极强异质性。这种不一致的发现,可能是由于诊断标准的变化以及学龄前期的ASD患儿存在非典型的神经发育轨迹,因此,有必要进行孤独症亚型的队列研究和大样本的纵向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某地区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指标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20年10月海南省中医院确诊的82例脑囊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医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癫痫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脑囊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和MRI影像学特点。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肌酸激酶同工酶B(CK-B)、Ca(2+)、K(2+)、K+、Cl+、Cl-、Na-、Na+离子],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脑实质型(85.37%),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56.10%)、头痛头晕(46.34%)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17.07%),在农民、农村和养猪人群中较为多见。脑脊液AST、ALT、GGT、TP、ALP、LDH、Ca+离子],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脑囊虫病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脑实质型(85.37%),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56.10%)、头痛头晕(46.34%)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17.07%),在农民、农村和养猪人群中较为多见。脑脊液AST、ALT、GGT、TP、ALP、LDH、C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和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4、IL-6、IL-10、TNF-α和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RI检测可见脑实质型T1WI显示囊腔呈略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头节与脑实质等信号,略高于囊液,T2WI显示囊腔呈略低于脑脊液的高信号,头节信号略低于囊液;原发性癫痫患者在T1WI和T2WI上病灶组织呈现等信号。结论 脑囊虫病感染与职业、居住环境和是否养猪有关,临床可根据脑脊液生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和MRI特点进行疾病诊断和病变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