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346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62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429篇
综合类   565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2篇
  6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在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中探究基于CT的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随机进行三维数字化导航微波消融或传统CT引导下微波消融,分为三维导航组和传统组,依据肿瘤位置、大小(最大径差值≤2 mm)及微波消融条件不同两两配对,共46对,比较2组手术时间、微波针穿刺次数、CT剂量指数、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灶控制情况。结果 三维导航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7 ± 6.36)min、(47.20 ± 9.65)min、穿刺次数分别为(1.72 ± 0.69)次、(7.13 ± 3.00)次、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16 ± 2.20)mGy、(26.67 ± 8.72)mGy、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7%、34.78%,以上3个指标三维导航组均低于传统组,三维导航组治疗有效率(93.48%)高于传统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引导下利用三维数字化导航技术行肺癌微波消融治疗,使介入穿刺手术的操作更加精准安全。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比分析O型臂X线机与C型臂X线机引导经皮置钉在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于我院接受UBE-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3~80岁(58.9±12.8岁)。根据术中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导航设备的不同分为O臂组(27例)和C臂组(23例)。O臂组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3~80岁(58.8±14.3岁);C臂组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27~76岁(59.0±10.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周内通过GertzbeinRobbins(G-R)分级评估置钉准确性;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腰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后3个月通过改良Macnab疗效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翻修率情况。结果:O臂组手术时间为196.0±37.5min,C臂组为260.9±6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臂组出血量为108.1±149.6ml,C臂组为106.5±108.0ml;O臂组术后住院天数为5.3±1.7d,C臂组为5.2±1.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O臂组置钉GertzbeinRobbins(G-R)分级优于C臂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O臂组与C臂组Macnab疗效指标优良率分别为93%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臂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4%(2/27)与C臂组为8.7%(2/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保守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两组均无翻修病例。结论:与C型臂X线机相比,O型臂X线机引导可以提高UBE-TLIF经皮置钉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辅助置钉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三维导航在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LDH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PETD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三维导航辅助PETD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年时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标,术后1年采用MacNab标准进行手术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低,透视次数更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1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三维导航技术用于PETD治疗LDH能获得优良的近期疗效,且能够降低穿刺时间与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置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采用椎弓根螺钉置钉法治疗的39例脊柱侧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3D组)18例,常规徒手置钉方法置钉(徒手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置钉并发症和主弯矫形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置钉,术后徒手组4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症状消失,3D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3D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少于徒手组,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均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徒手组主弯矫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可显著降低置钉难度、优化术中置钉操作、提升置钉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置钉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其保膝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PSI辅助内侧开放楔形HTO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49~83岁,平均58.9岁;病程1~30年,平均6.3年。术前和术后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下肢负重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ratio,WBL)、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 angle,PTSA)和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与AK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测量结果:W...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在58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术前行三维影像重建,术中运用导航引导手术入路并监测进入鞍内的深度,随时了解肿瘤切除情况.结果57例经导航下均能精确定位,术中导航误差在2mm以内,肿瘤全切除者42例,次全切除者1 6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起有效的辅助作用,但肿瘤切除的范围和程度仍然有赖于医生的技术与经验.  相似文献   
47.
孙建军 《耳鼻咽喉》2004,11(1):19-22
传导性耳聋的外科治疗作为耳科学的传统领域近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耳结构的重建与传声功能恢复成为临床治疗的主流;数字影像、新型材料、神经监测,导航技术与内镜的应用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相关基础研究活跃开展;以颞骨解剖和手术训练为主的继续教育促进了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本文就上述诸方面近十年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8.
基于Web的网络课件导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基于Web的网络课件已逐渐被广大学员所认知,但课件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却鲜为人知.笔者根据多年来设计网络课件所获得的经验,特就其导航系统的设计问题略陈己见,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9.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可以从三维的形态解剖和细胞功能水平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侦测,从而导航 肝癌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的肝切除术,临床应用证明其有重要的诊疗价值,此项技术现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 规范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三维 可视化技术应用流程;(2)ICG分子荧光成像的机制及应用流程;(3)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床应用;(4)ICG分子荧光 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能从分子、细胞水平层面实现肿瘤边界界定、肝段和肝叶切除切线的确定;微小 病灶或转移灶的侦测;术中根据肝脏肿瘤的荧光信号特点,结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可初步判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分化 程度;肝切除后对肝断面进行残留肿瘤病灶和胆漏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 航中的应用,为肝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字智能化外科诊疗技术,该项技术亦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肝脏肿瘤的 精准诊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eSpacial Navi 4D磁影导航穿刺引导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 研究纳入急诊或择期行上肢或腕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50例,对照组(B组)各50例,A组采用迈瑞TE-7超声仪L14-6Ns高频线阵探头定位进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迈瑞TE-7超声仪L11-3VNs高频线阵探头联合eSpacial Navi4D磁影导航技术,定位穿刺目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的操作时间、穿刺针在组织中寻找神经进退的次数、注药20min后对两组的阻滞相关指标以及效果进行测定及其他并发症(神经损伤、血肿、药物中毒等).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磁影导航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在操作时间、穿刺次数、起效时间、阻滞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磁影导航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缩短操作时间与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效果且不增加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