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96篇
  免费   3530篇
  国内免费   1317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7604篇
基础医学   2342篇
口腔科学   293篇
临床医学   13729篇
内科学   2978篇
皮肤病学   475篇
神经病学   216篇
特种医学   24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3032篇
综合类   33759篇
预防医学   10880篇
眼科学   1305篇
药学   13828篇
  232篇
中国医学   7808篇
肿瘤学   2573篇
  2024年   561篇
  2023年   2336篇
  2022年   2000篇
  2021年   2596篇
  2020年   2454篇
  2019年   3117篇
  2018年   1339篇
  2017年   2884篇
  2016年   2963篇
  2015年   3166篇
  2014年   5484篇
  2013年   5657篇
  2012年   6570篇
  2011年   7074篇
  2010年   6408篇
  2009年   5906篇
  2008年   6504篇
  2007年   5730篇
  2006年   5035篇
  2005年   4946篇
  2004年   3815篇
  2003年   3258篇
  2002年   2707篇
  2001年   2273篇
  2000年   1593篇
  1999年   1250篇
  1998年   1095篇
  1997年   975篇
  1996年   860篇
  1995年   713篇
  1994年   604篇
  1993年   430篇
  1992年   376篇
  1991年   296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243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故诊断较困难,尤其对于早期患者或临床表现不明显者。腹腔镜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诊断明确,但应用其他的辅助性检查却有较低的诊断准确率,故有学者将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进行实验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分析早孕患者人工流产后采用盆底电生理治疗对其子宫内膜受损情况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早孕人工流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在人工流产后行常规方法(常规组150例)和盆底电生理治疗(实验组150例),对比分析盆底电生理治疗对于患者子宫内膜受损情况的修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再次妊娠率(33.33%)相比常规组(16.67%)较高,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1.11%,两组数值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首次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数值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盆底电生理治疗效果显著,既可以整体改善早孕患者人工流产后的子宫内膜修复效果,又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与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 及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8年5─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 诊就诊的7~14岁青少年近视患者105例(193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 OCTA检查,量化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各部位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 较低、中、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讨视 网膜厚度与各部位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用于探讨等效球镜与中心凹、 旁中心凹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以及视网膜厚度的关系;分段多项式函数分析等效球镜度与外环及 直径6 mm完整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旁中心凹、外环、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 表层微血管密度在低、中、高度近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1.651、14.499、14.232, 均P<0.001)。年龄与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有较弱正相关关系(r=0.187,P=0.011),与各部位微血管 密度均无相关性。等效球镜度与旁中心凹视网膜微血管密度有相关性(r=-0.301,P<0.001),与外环、 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呈曲线相关(r=-0.319,P<0.001;r=-0.307,P<0.001)。 但与中心凹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无显著相关性。此外,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与微血 管密度呈正相关(r=0.691,P<0.001),与其余部位微血管密度无相关性。结论:青少年近视程度数 与旁中心凹、外环及直径6 mm完整区域视网膜表层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与年 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总结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抗感染加人工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方法来治疗。结果:所选的90例患者使用本研究所用方法后,有92%治愈,有8%明显好转;而通过传统方法治疗的90例患者,仅有60%的患者治愈,15%好转,还有25%的患者病情无变化。结论:通过抗感染加人工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的方法,对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7.
近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ET)不断发展成熟,胚胎质量与数量均得到很大优化,但胚胎植入率与临床妊娠率却仍未见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所致。宫腔内异常可干扰胚胎种植及妊娠继续,导致不孕及流产。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目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是微创诊疗技术,可直视了解宫腔内有无解剖异常及微小病变,并且可对宫腔内病变进行及时微创处理,对IVF/ICSI-ET胚胎种植失败的患者,在下周期IVF/ICSI-ET或冻融胚胎移植术治疗前进行诊治,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二次疤痕子宫引产的临床应用,以便制定合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100例二次疤痕子宫引产中期要求终止妊娠手术的患者的综合材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羊膜腔注射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发动宫缩时间,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情况,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宫颈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在判断宫颈评分情况观察组1~3分低于对照组,4~6分与>7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发动宫缩时宫颈情况明显改善;用药后宫缩发动时间、用药至排胎时间、手术时间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并发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二次疤痕子宫引产患者中取得较好效果,缩短宫缩发动与整个手术时程,减少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较少,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情况较少,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比较球囊支架与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4—2019-03间新郑市中医院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64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017-04—2018-03间入院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TCRA术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选取2018-04—2019-03间入院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TCRA术后放置球囊子宫支架。术后均应用人工周期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3个月内月经恢复总有效率及再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3个月内月经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接受TCRA的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应用球囊子宫支架,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出血量和降低再粘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