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54篇
  免费   1321篇
  国内免费   1828篇
耳鼻咽喉   236篇
儿科学   412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2930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3867篇
内科学   2113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2806篇
特种医学   7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25篇
综合类   8854篇
预防医学   1596篇
眼科学   241篇
药学   4098篇
  23篇
中国医学   1968篇
肿瘤学   206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609篇
  2015年   675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1108篇
  2012年   1522篇
  2011年   1721篇
  2010年   1562篇
  2009年   1544篇
  2008年   1963篇
  2007年   1686篇
  2006年   1757篇
  2005年   1989篇
  2004年   1756篇
  2003年   1536篇
  2002年   1183篇
  2001年   1034篇
  2000年   771篇
  1999年   658篇
  1998年   528篇
  1997年   516篇
  1996年   468篇
  1995年   414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组织分泌过多儿茶酚胺(CA)的肿瘤。约占高血压患者的0.05%~0.010%。嗜铬细胞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见,女性稍高于男性。主要发生部位为肾上腺髓质,但在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如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颈动脉体、嗜铬体等处。国外报道72%-82%发生在单侧肾上腺,3%-11%发生在双侧肾上腺,9%-19%在肾上腺外,恶性嗜铬细胞瘤占7%-15%.  相似文献   
992.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多因子疾病,有多个基因或基因位点的变异与之关联,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种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表明T2DM不仅具有强烈的遗传倾向,而且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研究发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ADRβ3)对调节人体能量平衡发挥重要作用,ADRβ3缺陷可增加糖尿病(DM)和肥胖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伽玛刀对正常大鼠皮层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照射组和照射组,以大鼠左侧额叶为靶区进行伽玛刀照射,分别于照射后24h、30d、60d处死动物,急性分离皮层神经元并负载荧光染料fluo-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层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24h组靶区皮层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与假照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0d组和60d组靶区皮层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与假照射组相比分别升高65.4%和57.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伽玛刀可以引起靶区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水平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994.
在线词典     
《糖尿病新世界》2005,(5):55-55
胰岛素受体:各种激素都是通过与它们的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的,各种激素的受体都有其高度的亲和力和特异性。胰岛素受体能够而且仅能与胰岛素相结合,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就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子。胰岛素受体位于胰岛素靶细胞,如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膜上。胰岛素能与其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细胞外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容易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胺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灌注的影响.方法: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以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应用多巴胺、多巴胺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观察尿量、肌酐清除率(Ccr)、钠排泄分数(FeNa)的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尿量明显多于基础值时(P<0.05);Ccr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明显高于基础值时和其他各组(P<0.05);FeNa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明显低于基础值时和其他各组(P<0.05),多巴胺组与基础值时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能改善肾脏灌注,显著增加Ccr;多巴胺能增加尿量和FeNa,但改善肾脏灌注作用不确切;多巴胺加间羟胺不能改善肾灌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硒对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微量元素硒对神经细胞形态学及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影响。结果 中低浓度的硒能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最长突起长度和细胞平均直径;硒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表达NSE蛋白;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GF的表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硒能促进神经细胞NGF的表达。结论 硒可能是通过促进、增强NSE、NGF蛋白的表达,进而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与分化。  相似文献   
997.
运用无创性手段对心源性猝死(SCD)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从而规避危险因子、及早实施有效干预,进而减低猝死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放射性核素显像可通过SPECT或PET技术进行心肌血流灌注、心肌糖代谢或脂肪酸代谢、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分布显像,为预测包括心脏猝死在内的心脏事件发生、识别高危人群、筛选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适应证提供了无创性影像学诊断和评价方法,其中以123I-MIBG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分布单光子显像的研究和应用最为深入广泛,本研究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从类泛素化(SUMO)角度研究丹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的神经元保护机制。[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免疫荧光方法予以鉴定;制作神经元体外氧糖剥夺(OGD)模型,分为对照组、OGD组和丹参治疗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原位凋亡法检测凋亡细胞率;蛋白印记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UMO-1和SUMO-2/3在细胞内的表达定量和定位情况。[结果] 所培养细胞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纯度大于95%;ELISA结果显示,3组中LDH含量对照组<丹参治疗组P<0.05),但SUMO-1无明显变化(P>0.05),而丹参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SUMO-2/3的表达(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GD神经元发生了SUMO-2/3由细胞浆向细胞核的明显移位现象,而丹参治疗能够进一步增强这种效果。[结论] 丹参能够通过诱导SUMO-2/3,而非SUMO-1的活化机制,发挥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联合硝普钠微量泵静脉泵入治疗,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指标、X线及超声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平均LVEF、LVD、LVFS、心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硝普钠和多巴胺联合使用治疗慢性心衰,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难治性心衰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和速尿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VEDD)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同时统计患者的再入院率及猝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8.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LVEF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VEDD、NT-proBNP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猝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缓心衰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