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1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563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914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1732篇
内科学   1069篇
皮肤病学   261篇
神经病学   160篇
特种医学   2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41篇
综合类   2619篇
预防医学   670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777篇
  16篇
中国医学   289篇
肿瘤学   58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663篇
  2003年   753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黄健  茆林 《疾病控制杂志》2003,7(5):431-43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mIL-2R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生物素-链酶亲和素法对56例抗-HCV阳性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mIL-2R的的检测。结果 急、慢性丙型肝炎患静息状态mIL-2R表达水平,诱导状态mIL-2R表达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性。结论 丙型肝炎患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活化障碍,并与肝病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对健康人免疫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8名健康志愿者连续7天外周静脉输注脂肪乳剂(20%intralipid)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脂肪酸谱的变化。结果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量、肝功能和血脂无影响,软脂酸(C16∶0)、油酸(C18∶1N9)比例在单个核细胞磷脂酰乙醇胺(PE)中明显增加(P<0.05,P<0.01);硬脂酸(C18∶0)减少(P<0.05);亚麻酸(C18∶3N3)、软油酸(C16∶1N7)在磷脂酰胆碱(PC)中明显增加(P<0.05),而其余脂肪酸均未发生明显改变。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S/U)和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UI)在单个核细胞PE、PC中均保持不变。结论脂肪乳剂不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的途径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3.
一例大剂量全身不均匀照射病人外周血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例大剂量全身不均匀照射病人外周血象分析黄士敏孔祥明郭梅陈建魁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北太平路医院有关本例病人的一般病情,请看本期王桂林等人的报告。本文着重就病人受照后外周血象变化作一分析。1观察方法和指标1.1采用人工和Coulter自动血细胞分...  相似文献   
74.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20例孕龄15-20周的孕妇外周血经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制片、显微镜下识别并共计数NRBC及定位,然后行Y染色体的FISH检测。结果发现10例孕男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细胞涂片中每例均有阳性杂交信号出现;阳性率为60%(24/40)。10例孕女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细胞涂片中1例出现阳性杂交信号;阴性率为95%(38/40),假阳性率仅为5%(2/40)。结果提示FISH法对于用母血中分离到的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异常的无创性产前遗传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实用医学》2002,4(8):9-10
  相似文献   
76.
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 ,并与Raji细胞株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 ;采用BAS ELISA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的IFN γ、TNF α、sFasL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PBMC的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 5d时 ,都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而且在培养的第 4天杀伤活性最高 (P <0 0 5 ) ,诱导PBMC 4d后 ,FasL、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与B组相比 ,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2 ( 10 5IU/L)体外诱导PBMC能明显增强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主要是通过诱导PBMC表达IFN γ、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老年人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MH)也称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istiocvtic medullery reticulosis)。是一种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及其间质细胞的异常增生,广泛浸润各组织器官的恶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进行性衰竭、乏力、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病  相似文献   
78.
20063143白介素20 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的表达/翟宁(中国医大一附院皮肤科),张庆瑞,李波…∥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7).-409~410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IL-20 mRNA表达。结果显示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着色强度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且绝大部分着色强度为( ~ )。提示IL-20 mRNA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参6(惠海英)20063144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李永喜(…  相似文献   
79.
病例 159例息者主要来自本院不孕症门诊,年龄22-37岁,精液检查结果为无精子或少弱精子。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镜下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4个核型,异常者加倍计数和分析。结果159例生精障碍患者中,正常核型102例,检出染色体异常57例。异常检出率为35.85%。其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4例(59.65%);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6例(28.07%),常染色体结构异常7例(12.28%),见表1。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抗癫药物和性发作在难治性癫多药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120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根据析因设计分性发作和抗癫药物两个因素,共分为A组(难治性癫组)、B组(癫治疗有效组)、C组(性发作未用药组)和D组(健康正常对照组),各30例。结果4组的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F=4.456,P=0.005),其中性发作引起MDR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F=10.005,P=0.002),抗癫药物的作用则不明显(F=0.919,P=0.340),抗癫药物与性发作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F=2.445,P=0.121)。结论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是性发作而非使用抗癫药物的结果,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评价癫耐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