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93篇
  免费   4995篇
  国内免费   2285篇
耳鼻咽喉   1096篇
儿科学   291篇
妇产科学   899篇
基础医学   2298篇
口腔科学   1073篇
临床医学   8293篇
内科学   4741篇
皮肤病学   657篇
神经病学   1279篇
特种医学   32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2篇
外科学   8535篇
综合类   20937篇
预防医学   3412篇
眼科学   607篇
药学   7024篇
  108篇
中国医学   2710篇
肿瘤学   13729篇
  2024年   501篇
  2023年   2088篇
  2022年   1879篇
  2021年   2278篇
  2020年   1885篇
  2019年   1919篇
  2018年   1106篇
  2017年   1628篇
  2016年   1976篇
  2015年   2012篇
  2014年   3228篇
  2013年   3218篇
  2012年   4068篇
  2011年   4424篇
  2010年   4263篇
  2009年   4186篇
  2008年   5401篇
  2007年   4576篇
  2006年   3917篇
  2005年   4427篇
  2004年   3628篇
  2003年   3395篇
  2002年   2696篇
  2001年   2376篇
  2000年   1966篇
  1999年   1533篇
  1998年   1375篇
  1997年   1264篇
  1996年   989篇
  1995年   765篇
  1994年   539篇
  1993年   364篇
  1992年   289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军  葛继红 《云南医药》1996,17(3):207-208
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原因分析隋军,葛继红,李宗芳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上皮源性肿瘤,其特点是上皮向基质内呈乳头状增生。1854年和1855年Ward和Billon分别最先报告了此病[1],它虽为一种良性肿瘤却有很高的复发率和恶变...  相似文献   
102.
38例非小细胞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3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头部、胸部放疗并结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结果近期疗效的有效率为76.3%(29/38).神经精神症状缓解率73.7%(28/38),肺部症状缓解率60.5%(23/38).1年生存率31.5%(12/38),2 a生存率10.5%(4/38).结论合理采用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比较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IPF方案)与DDP,5-Fu(PF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Ⅲ-Ⅳ期)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36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晚期复发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IPF组69例,PF组67例(对照组)[结果]IPF组和PF组有效率分别为69.56%(48/69)和43.3%(29/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8.519,P<0.01)。中位生存期:IPF组16个月(8-34个月),PF组为6.5个月(4-2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22.36,P<0.05)。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IPF组为49.4%,PF组为5.9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29.54,P<0.01)。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率IPF组为29.18%,PF组为0%(X2=30.29,P<0.01);Ⅲ-Ⅳ度消化道反应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94%和11.94%(x2=0.234,P>0.01).且以Ⅲ度为主。[结论]以IFO为主的方案联合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能耐受,可作为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4.
姚定泉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1):415-418
〖目的〗观察比较异环磷酰胺(IF0)、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IPF方案)与DDP,5-Fu(PF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Ⅲ~Ⅳ期)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36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晚期复发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IPF组69例,PF组67例(对照组).〖结果〗IPF组和PF组有效率分别为69.56%(48/69)和43.3%(29/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519,P<0.01).中位生存期:IPF组16个月(8~34个月),PF组为6.5个月(4~2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 2=22.36,P<0.05).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IPF组为49.4%,PF组为5.9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9.54,P<0.01).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率IPF组为29.18%,PF组为0%(χ2=30.29,P<0.01);Ⅲ~Ⅳ度消化道反应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94%和11.94%(χ2=0.234,P>0.01),且以Ⅲ度为主.〖结论〗以IFO为主的方案联合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能耐受,可作为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5.
鼻咽癌临诊择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防止误诊误治鼻咽腔部位隐蔽而不能直视 ,且与周围器官鼻、鼻窦、中耳贯通 ,因此鼻咽癌易被相邻部位的并发病或伴发病掩盖混淆 ,常被误诊误治为分泌性中耳炎 ,其次为鼻衄、鼻炎、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 (鼻衄、头痛 ) ,化脓性中耳炎 ,鼻咽血管纤维瘤 (瘤体大者 ) ,颈淋巴结炎 ,颈淋巴结核 ,颈部神经鞘瘤 (颈转移 )以及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三叉神经痛 ,复视 ,面瘫等。因此凡遇到原因不明的涕血、鼻塞、一侧听力减退、中耳积液、颈侧肿块、偏头痛、颅神经麻痹、皮肌炎等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或作活检。2颈部肿块的鉴别鼻咽部淋巴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表达mIL-18的重组腺病毒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AdmIL-18/BNL.CL2)经脾移植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经脾移植AdmIL-18/BNL.CL2,同时设LacZ病毒对照组(Ad-LacZ/BNL.CL2),BNL.CL2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2周后处死,留取血清,制备腹腔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肝组织匀浆液,提取肝组织总RNA。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腹腔Mφ和脾细胞培养上清、肝匀浆中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以LDH释放法测定腹腔Mφ杀伤活性和脾NK细胞活性,用MTT还原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细胞培养上清及肝匀浆中,IL-18、IL-2、IFN-γ、TNF-α稔均高于其它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半定量RT-PCR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同时,实验组腹腔Mφ的杀伤活性和脾NK细胞活性,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dmIL-18能有效转染至胎肝细胞并稳定表达mIL-18;AdmIL-18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经脾移植后,可显著提高肝脏、脾脏免疫细胞活性,活化腹腔Mφ,促进Th1类细胞因子表达,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7.
E—4,5—二取代苯基—2吡咯烷酮类化合物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制备钙拮抗剂,治疗脑功能障碍药物和增强学习记忆药物的中间体[1]。药物对映异物体在人体内的活性、毒副作用、代谢过程及药物动力学性质等多存在差异,故建立高立体选择性合成的方法是有机合成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开  相似文献   
108.
①目的 观察电离子与γ 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②方法 对 78例尖锐湿疣病人采用 2 0g/L利多卡因和稀释后γ 干扰素 ,对皮疹基底部进行局部浸润性麻醉 ,然后应用电离子治疗机对皮疹进行炭化治疗 (联合治疗组 ) ;与单用 2 0g/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电离子机治疗 30例病人 (单纯治疗组 )进行比较。③结果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为 8.9% ,单纯治疗组复发率为 30 .0 % ,前者复发率明显降低 (χ2 =7.5 9,P <0 .0 5 )。④结论用电离子与γ 干扰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 ,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9.
成人复发性先天性巨结肠伴贲门失弛症术后复发1例,先天性巨结肠行一期切除吻合,同时经胃壁在胃外贲门失弛症手指扩张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睾丸转移癌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共收治 3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87岁。因前列腺癌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中发现双侧睾丸均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 ,最大的 1cm× 1cm ,最小的仅粟粒大小。病理检查证实双侧睾丸腺癌 (转移 )。但CT、SPECT、B超等多项检查未见其他转移灶。术后半年死于心功能衰竭。例 2  46岁。因肉眼血尿就诊 ,经多项检查最后确诊左肺小细胞癌。行放、化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右阴囊肿大 ,B超提示双侧睾丸回声不均 ,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右鞘膜积液。拟诊睾丸转移癌 ,行双侧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