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0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300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8篇
  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症状形成之后,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时机,这对于提升病人存活率、加快其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比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66例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病人,男女比例为40∶36;年龄4479岁,平均(60±4.09)岁;患病时间1179岁,平均(60±4.09)岁;患病时间1129年,平均(15±  相似文献   
42.
高血压脑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幕上,其中发生在大脑基底节的占60%~70%。自2001年4月~2010年4月我院应用YL-I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微创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86例,现总结分折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科本组患者86例,女性51例,男性35例;年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下立体定向颞部锥颅软通道置管并血肿外引流术(微创手术)与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20-35m L)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110例(20-35m L)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被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第二天再出血率(2例3.3%)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15例30%);试验组的血肿消失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试验组(47例78.3%)的肢体肌力偏瘫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28例56.0%),并且头痛(4例6.7%)和精神抑郁(2例3.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28.0%;7例14.0%),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总住院日(12±4)d明显短于对照组(25±7)d(P0.05)。结论在治疗中等量的(20-35m L)基底节脑出血的时候,颅内压监护下的颞部锥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可以减少再出血率,改善患者预后,优于内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4.
李建  张云峰 《安徽医药》2015,36(11):1339-1342
目的 探讨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与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预后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 mL),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 vs 22.9%,P > 0.05),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4.8±1.9)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15.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组住院时间(19.6±4.2)d明显短于保守组(23.3±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组术后2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性,73岁,因“突发左侧肢体功能障碍伴言语不清3h”于2017年12月16日入住神经外科,结合CT(图1A、B)诊断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左下肺炎症。患者饮水试验阳性,为行肠内营养,予留置鼻胃管,过程顺利,上腹闻及气过水声后间断推注150mL食糜,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经家属要求后拨除胃管,胃管尖端可见明显血迹。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胆碱能系统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大脑皮质的氧化损害。方法选用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青龄组(3—5月龄)、老龄组(27月龄)。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对2组大鼠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进行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与青龄组比较老龄组大鼠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NO及MDA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1),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27月龄大鼠胆碱能系统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大脑皮质3个脑区的神经元发生了明显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7.
曾成  胡仙芳 《山东医药》2007,47(17):F0004-F0004
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共收治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男40例.女17例;年龄44~86岁,平均65岁;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头颅CT扫描示内囊出血28例,基底节出血18例,丘脑出血9例,小脑出血2例。  相似文献   
48.
基底节病变常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其表现彤式复杂,既可出现口语语言障碍,也可出现书面语语言障碍,几乎包括所有失语类型.文章就基底节解剖、基底节失语的定义、特点、机制以及病变部位对语言的影响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初步探讨一种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 用于脑区体积测量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结构变化检测,进而评估脑结构自动化测量的可靠性和应用于AD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为研究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 的可靠性,收集的204例正常人的脑部结构MRI影像数据,分别利用脑结构自动化分析和有经验的医生人工勾画测量两种方法 ,对左、右侧海马,左、右侧脑室,左、右侧尾状核,左、右侧壳核,左、右侧丘脑共10个脑区的体积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为评估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方法 应用于AD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纳入34例AD患者,并依据年龄和性别匹配一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n=34),采用自动化分析方法 测量全脑47个主要脑区(包括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岛叶、扣带回及其他)的体积,比较两组人群脑区体积的差异.结果 皮尔逊相关性(Pearson's correlation)分析结果 显示,两种测量方法 对选取的10个脑区的体积测量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判定系数r2>0.9).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表明,所有脑区测量差异的均值位于0点附近,变异系数均小于5%.两种方法 对脑区的分割差异相对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2.94%、3.08%、3.42%、2.90%、2.72%、3.20%、2.91%、2.84%、3.24%、3.39%.在对AD人群47个主要脑区体积的自动化测量中,发现AD组中的脑室结构(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绝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2个其他脑区的绝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AD组中11个脑区的绝对体积和相对体积相比较于对照组都存在显著减少,分别包括内侧前额叶(P=0.0009)、颞中回(P=0.0003)、颞下回(P=0.0012)、颞极(P=0.0093)、角回(P=0.0030)、楔前叶(P=0.0052)、后扣带回(P=0.0157)、杏仁核(P<0.0001)、海马体(P=0.0016)、基底区域(P=0.0022)、内嗅区(P=0.0003).结论 应用脑结构自动化测量技术可准确评估脑部结构体积变化,与有经验的医生人工勾画测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出与AD相关的脑结构变化,具有应用到AD诊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导航下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分为导航内镜组(n=32)和显微手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航内镜组手术时间(112.1±14.5) min,术中中位失血量100.0 (92.5,140.0) mL,血肿清除率(93.6±3.7)%,术后24 h中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0 (8.0,12.0)分,较术前的9.0 (8.0,11.8)分明显升高(Z=-3.50,P=0.000),血肿周围水肿体积(14.9±5.2) mL,无术后再出血患者,ICU中位入住时间0.0 (0.0,0.0) d,ICU入住率15.6%,住院时间(12.4±2.5) d,气管切开率6.3%,肺部感染率9.4%,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中位数为4.0 (4.0,5.0)分,与显微手术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航下神经内镜基底节血肿清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防止正常脑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