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534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30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51.
目的探讨新乡市耕层土壤中有效态锌、铜、锰与农作物生物富集的关系。方法以定点采样方法选取河南省新乡市的农田土壤及其当地的农作物,参照GB/T 5009—2003标准方法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重金属锌、铜、锰及其有效态含量进行测定,有效态锌、铜的测定采用DTPA—AAS法,有效态锰用HCl-AAS法。结果土壤中有效态锌、铜、锰的含量分别为(2.243±1.649)、(1.525±2.459)、(13.052±19.908)mg/kg,有效态锌、铜、锰含量分级在高级以上的分别占43.75%、25%、18.75%,土壤中有效态锰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锌呈正相关性(PO.05),土壤中有效态锰含量与粮谷类锌的富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耕层土壤中有效态锌偏高,有效态铜、锰含量适中,土壤中有效态锰可能影响粮谷类锌的生物富集。  相似文献   
52.
通过半开顶式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360、540 μmol·mol-1和720 μmol·mol-1)与不同氮肥营养(0、150、300 kg·hm-2和450 kg·hm-2)相互作用对蕾铃期棉花-土壤氮含量变化及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增加,高氮肥处理下棉花叶片、蕾铃中氮含量显著降低,茎秆、根系中氮含量增加,棉花整株氮含量表现为下降;相同的CO2浓度下,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棉花各器官氮积累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蕾铃、叶片氮积累量较高,茎秆、根系氮积累量相对较少,说明CO2浓度增加与增施氮肥促进了土壤氮素向植株叶片和生殖器官运输。通过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测定分析,CO2浓度升高为540 μmol·mol-1,各施氮水平下棉田土壤NO3--N含量显著降低,NH4+-N含量在低氮水平下有少量增加,在高氮水平下表现为降低;CO2浓度升高为720 μmol·mol-1,土壤NO3--N含量表现为降低,NH4+-N含量呈增加趋势。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且浓度范围在500~720 μmol·mol-1,增加氮肥施用量可有效促进棉花对氮素养分尤其是NO3--N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3.
本文探讨了框架式教学法在《土壤肥料学》课程中的应用。在实践中确定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三级框架,明确授课内容及重难点,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框架式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成就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肯定。  相似文献   
54.
<正>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尤其应特别注意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土壤传播的疾病等,这些疾病的预防都和卫生密切相关,包括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具体应从水源、垃圾、粪便、蚊虫、饮食几大方面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5.
基于GIS的广东食管癌高、低发区土壤与植被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库生  李克 《中国肿瘤》2007,16(9):683-685
[目的]比较广东省食管癌高、低发区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差异。[方法]在Excel中建立广东省分县的食管癌死亡率数据库,在ArcGIS9.0中制作广东省县界多边形电子地图并与疾病数据库链接。通过县界电子地图与中国土壤、中国植被图的叠加分析,获取广东省分县(94个县)的土壤与植被类型数据。运用空间查询的方法提取食管癌死亡率最高与最低的10个地区进行土壤与植被类型比较。根据土壤与植被类型的分布计算分县的平均SOCD,并与食管癌死亡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广东省食管癌高、低发区的土壤与植被类型均存在着差异。男、女性别死亡率与100cm及20cm厚度SOCD均呈负相关,等级相关系数男性为:-0.516与-0.605(P值分别为0.004与0.001);女性为:-0.535与-0.598(P值分别为0.003与0.001)。[结论]食管癌死亡率与所处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某污灌区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小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以某污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土壤为对照,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选择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二甲亚砜)、对照区低剂量组、对照区高剂量组、污灌区低剂量组、污灌区高剂量组。高、低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25、5g土壤干重/(kg·d)。采用灌胃法染毒,每日1次,连续染毒2周。采用试剂盒进行小鼠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污灌区土壤样品中检测出菲、芘、联苯、芴、萘、2-甲基萘、2,3,6-三甲基色氨酸萘、蒽、2-甲基蒽、1,4-二甲基蒽、荧蒽、4-甲基芘、硫芴、4-甲基氧芴、氧芴、丁基-羟基甲苯、十二烷、新戊基环己烷、3-甲基庚烷、1,2-二甲基环己胺、巴比妥,含量分别为14.3、2.1、1.3、1.1、0.8、1.3、0.4、2.9、7.2、2.3、9.1、0.2、0.4、1.4、1.7、0.37、0.9、0.11、0.02、0.02、0.13mg/kg。对照区土壤样品中检测出3-甲基庚烷、2-甲基庚烷、1,2-二甲基环己胺,含量均为0.01mg/kg。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对照区高剂量组的T-SOD活力和GSH-Px活力降低,污灌区各组的T-SOD活力、GSH-Px活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灌区高剂量组T-SOD活力低于对照区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DA含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污灌区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且可对小鼠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电热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电热消解仪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砷的方法.[方法]用王水作为消解液,采用电热消解土壤样品后,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的含量.[结果]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2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7;方法检出限为0.016μg/L;相对标准差为1.38%~7.55%;对土壤质控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均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于土壤中砷的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58.
新疆野生阿魏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用植物野生阿魏是新疆特有的国家级濒危野生保护植物物种,为伞形科多年生、一次结果的草本植物.野生阿魏是早春短命植物之一,8年才能开花结果.北疆地区野生阿魏每年3月中旬萌芽,5月上旬开始回苗,留下膨大的肉质根以度严寒酷暑.如此往复,到第8年3月底开始见旬抽茎,花期4月底5月底,4月底始花,5月中旬为盛花期,此时里面充满白色乳液状树脂,收集树脂,将收集的树脂在通风阴凉处阴干,即得块状凝固的树脂,入药称阿魏.阿魏基生叶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24.465.阿魏全国仅产新疆,生长在带有砾石的黏质土壤和石质干山坡上.  相似文献   
59.
土壤处理对三七根腐病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三七的治疗及保健功效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三七病害一直困绕着三七生产,其中三七根腐病是影响三七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前人对该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过一些研究,如罗文富等[1]认为导致根腐病的病原有多种,伍敦祥[2]、李忠义[3  相似文献   
60.
污灌土壤有机提取物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污灌土壤有机提取物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方法]选取A、B、C3类污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地下水灌溉的土壤D为对照,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并用彗星试验检测土壤有机提取物对原代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A、B、C、D3个剂量组(0.3g/ml,0.6g/ml,0.9g/ml)土壤有机提取物均可导致DNA迁移长度增加,拖尾率增高;A、B、C与D组相同染毒剂量比较,DNA迁移长度增加,拖尾率增高。[结论]A、B、C、D中均含有大量的DNA损伤物质,且A、B、C所含有机物的毒性要强于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