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邵薇  何谷  成丽 《华西药学杂志》2013,28(3):232-234
目的 合成一类新型的喹唑啉类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2-氨基-5-硝基苯甲腈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氯化、氨基取代、硝基还原、N-乙酰化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皮肤基底细胞癌细胞A431和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等细胞株上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和结论 合成了3个新型化合物,并经1HNMR、MS确证了化学结构.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显示化合物具有抗白血病和抗结肠癌活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合成的新型4-苯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IG1~TYIG9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为寻找具有靶向抗肿瘤活性的候选化合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对化合物进行EGFR、VEGFR-2两个靶点的体外活性筛选;采用MTS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A431、A549、H1975、MDA-MB-231)增殖抑制的体外活性评价;采用人肺癌H1975细胞的移植瘤裸鼠模型评价其在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采用HTRF法从合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中筛选出化合物TYIG4~TYIG9对EGFR、VEGFR-2激酶的活性较好。MTS法检测得到这6个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A431、A549、H1975、MDA-MB-231)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TYIG6的增殖抑制作用的选择性更为突出;体内试验结果表明TYIG6能够剂量相关性地抑制肿瘤生长,50、100 mg/kg TYIG6对H1975的相对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2.59%、34.92%。结论 TYIG6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具有成为新型双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潜能,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3.
全秀莲  葛日光  王若雨  杨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503-4503,4518
目的观察隔日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06-06-2009-0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 mg/2 d,观察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0例患者中CR 1例,PR 7例,SD 1例,PD 1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个月,不良反应减轻,均能耐受。结论隔日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有效,不良反应轻微,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4.
2,4-二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和抗疟等多方面药理活性,已证明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TMP)和甲氨喋呤(MTX)与受体(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结合时,杂环上N′质子化,并与DHFR的A_(sp)-27的游离羧基发生电荷转移作用。作者已报道,2,4-二氨基-6-(N-甲基-取代苄氨基)喹唑啉(Ⅰ)有强的抗疟和抗肿瘤作  相似文献   
85.
用两条不同路线合成了16个2,4-二氨基-6-(N-甲基-取代苄氨基)喹唑啉衍生物,其中13个未见报道。有4个化合物剂量5mg/kg对小鼠体内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抑制率达100%,2.5mg/kg的抑制率大于99%;有8个化合物对培养的L1210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相当或优于阳性对照药物甲氨噗呤(MTX)。  相似文献   
86.
应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房肌细胞为实验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分别观察哌唑嗪与育享宾对肾上腺素促进心房肌细胞释放ANP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哌唑嗪(10-6mol/L)可拮抗肾上腺素(10-6mol/L)的促ANP释放作用,提示肾上腺素的促ANP释放作用是通过α1-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87.
本文报道了2,4-二氨基-6-N1,N2-二取代肼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疟活性的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是以2,4-二氨基6-取代苄基氨基-喹唑啉为原料经亚硝化、还原成为2,4-二氨基6-(N1-取代苄基)—肼基喹唑啉,再与相应的醛缩合而成。此类化合物经伯氏鼠疟原虫抑制性治疗初筛表明有少数具有一定的效果。有11个化合物经约氏鼠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病因性初筛有效。其中化合物Ⅱ1,7,8,11,15和Ⅲ1口服2.5mg/kg,连续3天,可使受试小鼠全部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88.
本文报道了2,4-二氨基-6-N~1,N~2-二取代肼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疟活性的研究。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是以2,4-二氨基6-取代苄基氨基-喹唑啉为原料经亚硝化、还原成为2,4-二氨基6-(N~1-取代苄基)—肼基喹唑啉,再与相应的醛缩合而成。此类化合物经伯氏鼠疟原虫抑制性治疗初筛表明有少数具有一定的效果。有11个化合物经约氏鼠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病因性初筛有效。其中化合物Ⅱ_(1,7,8,11,16)和Ⅲ_1口服2.5mg/kg,连续3天,可使受试小鼠全部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89.
吉非替尼挽救性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h)挽救性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给45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至少30d)。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51.1%(23/45),其中CR3例,PR20例,SD5例,疾病控制率为62.2%(28/45)。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其中有效者为7个月,无效者则为2个月.1年生存率为21.3%。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64.4%)、腹泻(31.1%)和恶心呕吐(24.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有望成为晚期NSCLC一线或二线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90.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我科2005年2月~2006年9月病理确诊的复发/转移或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6例,单药口服吉非替尼(易瑞沙)250 mg/kg,>30 d,分析影响吉非替尼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因素.结果:36例患者均可评效,CR 1例,PR 25例,SD 4例,PD 6例,客观有效率为72.2%,疾病控制率为83.3%.吸烟与RR、DCR、TTP时间相关(P值分别为0.049、0.024和0.033 44),性别、年龄与RR相关(P值分别为0.026和0.028),KPS<60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48 2;总的中位TTP为5.5个月.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是皮肤干燥、皮疹、腹泻、指(趾)甲改变等不良反应,皮肤干燥和皮疹与RR相关(P值分别为0.012和0.02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大多为轻-中度,可耐受.吸烟是预后不良因素,性别、年龄、皮肤干燥和皮疹与近期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