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04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895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35篇
基础医学   1280篇
口腔科学   398篇
临床医学   3180篇
内科学   423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77篇
特种医学   13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639篇
综合类   7122篇
预防医学   1119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2478篇
  50篇
中国医学   1848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565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729篇
  2014年   1151篇
  2013年   1323篇
  2012年   1667篇
  2011年   1891篇
  2010年   1827篇
  2009年   1722篇
  2008年   1752篇
  2007年   1564篇
  2006年   1475篇
  2005年   1536篇
  2004年   1249篇
  2003年   1099篇
  2002年   777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453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小腿骨折在创伤中比较常见,而急诊术中切口因张力过大无法直接缝合和手术后肢体肿胀导致间室压增高的问题始终存在。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有限切开复位胫骨带锁髓内钉或加腓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并减张缝合法治疗胫骨或胫腓骨双骨折146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寰椎横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寰椎横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抗拉伸性能.方法成人寰枢椎固定标本 24例及新鲜寰椎韧带标本 9例.测量横韧带中点处的厚度、宽度以及左右两端的宽度.取 2例新鲜横韧带标本行组织学切片观察.对 7例新鲜横韧带标本,通过 MTS- 858材料试验机测量其抗拉伸性能.结果寰椎横韧带的长度为 (20.0± 2.4) mm;中点处的宽度为 (2.1± 0.5) mm;中点处的宽度为 (10.7± 1.6) mm;左右两端的厚度分别为 (6.6± 1.1) mm、 (6.7± 1.0) mm;左右两端的厚度分别为 (3.8± 1.1) mm、 (3.7± 1.1) mm.横韧带与枢椎齿突的关系可分为 3种类型 (1)横韧带将齿状突后面完全包裹,占 30% (10例 ); (2)横韧带包裹齿状突后面的大部,超过 1/2,占 54% (18例 ); (3)部分覆盖齿状突的后部,不超过其 1/2,占 14% (5例 ).寰椎横韧带的齿状突面的中部可见有纵行的纤维,组织切片显示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横韧带的最大载荷为 (606± 90) N,最大变形量为 (4.3± 0.5) mm.结论 (1)本文结果与国外的相关报道比较,在长度上较白种人稍短,而与黄种人相近,这与人种的高矮有关.(2)寰椎横韧带与齿突接触面的中部可有条索状的疏松结缔组织存在.(3)寰椎横韧带与枢椎齿突的关系不恒定,这可能与齿突骨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93.
背 景: 腰 棘 间 韧 带 劳 损 是 腰 痛 的原 因 之 一 , 影响 患 者 的 正 常 生活 、工 作 ,为 此 寻 找 一 种有 效的 改 善腰 棘 间韧 带 损 伤 的 方 法。目 的: 探 讨 封 闭 联合 小针 刀剥 离 治疗 腰 棘 间 韧 带 损伤 的 临床 疗效 。设 计:病例 分 析。单 位:广西 武 警部 队医 院 外科 。对 象: 研 究对 象 为 1998-01/2001-06武 警 广 西总 队 医 院 外 科应 用 曲 安 耐德 封 闭 加 小 针刀剥离治疗腰棘 间 韧 带劳 损的 患 者 。纳入标 准:① 反 复 下 腰 痛,多 伴有明确外 伤史 。②查 体 :腰 脊 柱 伸屈活动 受限 、病 变 …  相似文献   
994.
输卵管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位于阔韧带的上缘内,内侧与宫角相连,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是精子与卵子相遇受精的场所,也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通道.输卵管壁由3层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浆膜层、平滑肌层和黏膜层.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三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93例胫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29例,交锁髓内钉固定30例,三维多功能单边外固定架固定34例,随访1~3年.对其治疗方法、优缺点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93例均获得随访,钢板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骨不连4例,钢板折断2例,膝踝关节轻度受限度4例,重度受限1例.交锁髓内钉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2个月,断钉1例,膝踝关节轻度受限4例.外固定架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无畸形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胫骨干骨折固定,关键是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方法,三维多功能单边外固定架固定适应证广,设备要求不高,术后处理方便,创伤小,还可避免第二次手术,费用少,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国产改进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国产改进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3例股骨干骨折。采用创生公司生产的改进型股骨交锁髓内钉,术前进行影像学测量选取合适长度及直径的髓内钉。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术后未发现切口延迟愈合、感染、股骨畸形愈合、肢体短缩、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端未见明显骨痂形成,动力化后10个月骨折临床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Karistrom-Olerud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闭合复位国产改进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术中远端锁钉方式应用灵活,固定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损伤类型分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2诊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以MRI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为标准,观察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 MRI检查与术中结果一致,证实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未断裂16例(Ⅰ型),部分断裂39例(Ⅱ型),完全断裂25例(Ⅲ型)。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结果:Ⅰ型16例,Ⅱ型40例,Ⅲ型24例。以术中确定或MRI检查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正确率为88.75%,且一致性较高(Kappa=0.702,P <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超声鉴别Ⅰ型与Ⅱ、Ⅲ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为0.895~1.000,P <0.001),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8.18%。结论高频超声分层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悬吊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间2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平均(28±8)岁,排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本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环绕固定方法治疗。定期复查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疼痛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评定;主观因素包括肿胀、关节稳定性及参加工作满意度;记录并发症。术前术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6)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27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6例患者末次随访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1例患者随访体检时膝关节Ⅱ°松弛,自诉无腿软不稳现象。视觉模拟VAS评分平均为(1.0±0.6)分。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42±9),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365,P <0.01)。主观评价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悬吊固定缝线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创伤小,简单方便,骨折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9.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前交叉韧带缺陷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手术方式选择有限。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单髁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关节外科医师对于该技术仍缺乏了解和认识,本文就该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共12例,均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距骨倾斜角变化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12例均获得15~46个月随访,平均(26±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无踝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1.0±2.6)分、Tegner评分为(6.0±1.2)分,两者较术前均明显提高(t =10.57、12.38,均为P<0.001)。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降低(t=7.13,P<0.001)。 结论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法解剖重建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能更精准地探查韧带断端、定位韧带附着点、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