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64篇
  免费   3949篇
  国内免费   542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8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979篇
内科学   1062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23篇
综合类   10634篇
预防医学   110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941篇
  33篇
中国医学   37392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837篇
  2023年   2735篇
  2022年   1977篇
  2021年   2759篇
  2020年   2088篇
  2019年   2102篇
  2018年   811篇
  2017年   1693篇
  2016年   1756篇
  2015年   1890篇
  2014年   3067篇
  2013年   2619篇
  2012年   3330篇
  2011年   3680篇
  2010年   3128篇
  2009年   2505篇
  2008年   2657篇
  2007年   2158篇
  2006年   1890篇
  2005年   1723篇
  2004年   1616篇
  2003年   1245篇
  2002年   1035篇
  2001年   777篇
  2000年   745篇
  1999年   597篇
  1998年   608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57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李延教授认为胁痛应责之肝、胆,病机主要为肝气郁滞、瘀血阻络、湿热蕴结以及肝络失养,久病邪滞肝络,病性为虚实错杂。治疗在疏肝理气、活血柔肝的基础上,兼以辛润通络、芳香散结等法,临证随症加减,获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关节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祛寒逐风合剂,每次50m L,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钙素、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对2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对照组为74.47%(35/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WOMAC评分、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VEGF、TRACP-5b水平明显下降,骨钙素、B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1β、IL-6、TNF-α、VEGF、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钙素、B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关节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3.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首都国医名师周平安教授在五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治疗变应性鼻炎采用病证结合、专病专方的诊治思路,主张肝肺同治,扶正祛邪,以自拟柴胡脱敏汤为主,配伍“芪银三两三”加减,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其经验与方法非常具有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应从中医证入手,对中医证进行规范化、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研究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如何应用影像医学来发展中医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提出一些肤浅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5.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穴:太溪、肾俞、合谷、廉泉,将穴位与电针仪连接。结果显示治疗后部分患者口干症状有明显改善。血中促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指标降低。结论:电针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好、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最近笔者访问了专攻前列腺疾病,被海内外患者称颂为“前列圣手”的名老中医、共产党员曾泽勋。翻阅着来自四面八方患者的感谢信、照片和国内外刊登的报道他治病救人的报刊材料,笔者不禁深有感触。难怪有那么多患首夸奖他华倍再世、扁鹊重生,是白求恩式的好大夫、名郎中。近四十年来,他由一名乡村赤脚医生成长为前列腺疾病专业医生,各类前列腺疾病手到病除,“前列圣手”之名蜚声海内外。其后又连续用简单快捷的中医方法,攻克糖尿病、男女不孕不育、肝胆泌尿系结石等各种疑难病。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阐述,揭示汤方辨证的特点在于其主症体现了病证的病理本质,辨证一旦明确,方药的使用也就随之明确,有利于辨证与治疗的客观化,可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科学阐明方与证之间的实质,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治疗研究已是目前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因虚致瘀、因瘀致病、痰瘀水湿互结的病机特点,强调血瘀是症候演变的关键环节,往往贯穿疾病的始终,要善于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或结合应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9.
迄今为止,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肝病时由于肝脏清除内毒素的能力下降,可出现内毒素血症(ETM)[1].这说明肝病与内毒素血症(ETM)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的研究已获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医证型客观化方面的研究虽屡见于诸多刊物,但均较零散,故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证”是中医对某一人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出现某种异常状态的一个综合的定性判断。进行这一判断的推理过程即是“辨证”。辨证的依据是病人的异常状态(如症状、体征等)和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影响辨证的因素主要有:病人自身感受的叙述、医生的诊断过程、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医生的治病经验等。验证辨证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疗效。在辨证的依据中,中医的辨证理论是一种约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病人的异常状态(如症状、体征等)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之许多影响辨证的因素,导致中医通过辨证而得出的结果———证,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所以辨证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真实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而在于能够为治疗各种复杂的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