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10篇
  免费   1034篇
  国内免费   838篇
耳鼻咽喉   128篇
儿科学   336篇
妇产科学   404篇
基础医学   1246篇
口腔科学   291篇
临床医学   5470篇
内科学   2685篇
皮肤病学   191篇
神经病学   598篇
特种医学   9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2671篇
综合类   11433篇
预防医学   5004篇
眼科学   373篇
药学   6000篇
  48篇
中国医学   3354篇
肿瘤学   56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625篇
  2014年   1244篇
  2013年   1328篇
  2012年   1939篇
  2011年   1938篇
  2010年   1937篇
  2009年   1790篇
  2008年   8169篇
  2007年   5111篇
  2006年   2548篇
  2005年   3694篇
  2004年   1549篇
  2003年   1652篇
  2002年   1185篇
  2001年   993篇
  2000年   702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宫角足月妊娠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宫角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常位置妊娠。因孕囊着床的宫角部内膜较正常子宫体部薄,受孕后蜕膜发育差,故患者多于孕12周内发生腹痛、阴道流血而流产。妊娠至足月者实属罕见。我院自1986年1月~2005年6月期间住院分娩产妇39520人次,剖宫产术中确诊宫角妊娠6例,发生率为1.52/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2.
对于上肢前臂手术中,我们通常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以达到完善的区域麻醉效果。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我们都是采用针刺法在腋动脉搏动周围寻获鞘膜的落空感和穿刺针的搏动来确定针已进入鞘内,此时病人若有异感可更明确。该方法优点是所需器材简单;但由于该方法属于盲探性的穿刺,在病人具有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并不能确保鞘膜的落空感和穿刺针搏动的完全寻获;而要寻获异感以确保穿刺针位置的准确又需要病人的准确配合。这些都影响了该方法的穿刺容易度和准确性,从而导致了该方法麻醉效果的不确定性。而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将穿刺针最大限度的接近臂丛神经的神经刺激仪法则有效的避免了传统针刺法的局限性,显示出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和操作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43.
永康市2002~2004年高危孕产妇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该市高危孕产妇发生及主要高危因素的构成比。方法:对2002~2004年在该院建卡的城镇孕产妇及2004年在各乡镇卫生院建卡的乡镇孕产妇所筛选出的高危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城镇组高危孕产妇发生率46.9%,明显高于乡镇组高危孕产妇发生率25.8%。两组前5位高危因素均为异常妊娠分娩史、HBsAg携带、胎位异常、乙型肝炎、孕早期出血。结论:扩大婚前检查及健康教育覆盖面是降低高危孕产妇发生率的关键,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质量,做到常规管理,加强重症监护、随访、催诊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4.
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国内已有文献报道,更昔洛韦是继阿昔洛韦后开发的广谱抗DNA病毒药,是目前最新的抗疱疹病毒药。我们于2004年1月~2005年2月在住院患者中用该药治疗带状疱疹并与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带状疱疹病人病程≤7天,年龄17~70岁,1周内未服用或外用抗病毒药物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衰竭、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对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过敏者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以…  相似文献   
45.
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主要特征是:母体难以忍受的瘙痒症,血清胆汁酸升高(≥10μmol/L)以及胎儿死亡风险的增加。最近,确定了一个与影响胎儿损害相关的界值,即血清胆汁酸≥40μmol/L。在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作研究了熊脱氧胆酸(UDCA)和地塞米松对瘙痒症、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和胎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此,选取了130例患有ICP的妇女,随机分到UDCA组(1g/d,使用3周),地塞米松组(12mg/d使用1周,第2周、第3周使用安慰剂)和安慰剂组(使用3周)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和治疗3周后对瘙痒症和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在分娩时记录胎儿的并发症(自发性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胎盘、胎膜的胎粪染色)。意向治疗分析显示仅在UDCA组中,丙氨酸转氨酶(ALT)(P=0.01)和胆红素(P=0.002)明显减少。在血清胆汁酸≥40μmol/L的ICP妇女的亚群分析中发现(n=34)UDCA对瘙痒症(减轻75%)、胆汁酸(下降79%)、ALT(降低80%)和胆红素(降低50%)也有明显效果,但对胎儿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地塞米松并无减轻瘙痒症或降低ALT的作用,在降低胆汁酸和胆红素方面比UDCA效果差。  相似文献   
46.
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特点及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腹部外科术后由于手术创伤,或合并严重感染、休克和重症胰腺炎等,常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目前,MODS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腹部外科并发MODS具有病情发展迅猛,病程进展快,病人全身状况迅速恶化的特点,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造成明显的代谢紊乱,一方面体内营养素大量消耗,急需补充;另一方面又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地利用营养素及处理代谢产物,进一步加重了此种应激状况。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7.
48.
邢秀月  严书平 《海南医学》2006,17(9):129-130
目的了解三种子宫切除手术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因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25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经腹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共25例;Ⅱ组为经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共75例;Ⅲ组为阴式子宫切除术,共150例.对照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Ⅰ组、Ⅱ组、Ⅲ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Ⅲ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病率及住院时间与Ⅰ组、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属微创手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Hookey  L  C.  Debroux  S.  Delhaye  M.  J  Devière  程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35-35
背景:胰周积液是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后遗症,内镜下引流术可替代外科引流术进行治疗。方法:通过图表回顾和前瞻性随访收集116例接受内镜下胰液引流术的胰周积液患的个人资料、积液特征、引流技术以及结果等资料。结果:116例胰周积液患分为以下几类:急性胰周积液(n=5)、坏死(n=8)、急性假性囊肿(n=30)、慢性假性囊肿(n=64)、胰腺脓肿(n=9)。积液包块的中位直径为60mm(极差15—275),引流后中位随访期为21个月。15例患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引流,60例行透壁引流,另41例患两种术式皆实施。87.9%患症状和积液包块消失。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胰周积液治疗成功率并无差异,然而,坏死的引流失败率远远大于其他类型。治疗的成功率在不同疾病、引流术式、引流部位之间无显差异。13例f11%)患发牛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丙铜酸氧化酶法与赖氏法检测血清ALT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 997年版规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为血液初复检项目。检测方法有快速测定法 (酮体粉法 )、比色测定法 (赖氏法 )和速率法。酮体粉法假阳性率高 ,结果判断主观 ,误差较大 ;速率法虽准确性高 ,但内源性干扰较大 ,且需要特殊的设备 ,不易普及。本站一直采用赖氏试管法进行 ALT活性检测 ,该法虽相对稳定 ,但操作繁琐费时 ,影响因素多 ,结果记录不规范 ,尤其不适合血站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测的要求。为了探讨丙酮酸氧化酶微量法替代赖氏法检测血清 ALT的可行性 ,笔者对 1 1 87份无偿献血者样本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