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68篇
  免费   4368篇
  国内免费   2317篇
耳鼻咽喉   2602篇
儿科学   376篇
妇产科学   1438篇
基础医学   3687篇
口腔科学   1515篇
临床医学   6749篇
内科学   5121篇
皮肤病学   276篇
神经病学   1780篇
特种医学   12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917篇
综合类   15863篇
预防医学   7678篇
眼科学   472篇
药学   8843篇
  46篇
中国医学   12772篇
肿瘤学   2219篇
  2024年   672篇
  2023年   2058篇
  2022年   1366篇
  2021年   1797篇
  2020年   1821篇
  2019年   2196篇
  2018年   1269篇
  2017年   2187篇
  2016年   2423篇
  2015年   2606篇
  2014年   3128篇
  2013年   3003篇
  2012年   4487篇
  2011年   4208篇
  2010年   2834篇
  2009年   4385篇
  2008年   5314篇
  2007年   4674篇
  2006年   4172篇
  2005年   2850篇
  2004年   2830篇
  2003年   1643篇
  2002年   1705篇
  2001年   1476篇
  2000年   1273篇
  1999年   1237篇
  1998年   854篇
  1997年   688篇
  1996年   540篇
  1995年   429篇
  1994年   474篇
  1993年   719篇
  1992年   640篇
  1991年   628篇
  1990年   548篇
  1989年   471篇
  1988年   390篇
  1987年   264篇
  1986年   180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006—04/2007—04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增生病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均为女性)32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病变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表达,并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探讨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2.
酸枣仁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酸枣仁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①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酸枣仁醇提取物,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并计算LD50及LD50 95%可信限;②小鼠灌胃给药,测定一次给予酸枣仁醇提取物的安全剂量.结果 ①静脉注射酸枣仁醇提取物后,部分小鼠出现中毒反应并死亡,测得LD50为27.5 g·kg-1,LD50 95%可信限为25.1~30.1 g·kg-1,死亡动物尸检,其主要脏器未见病理改变.14 d后存活小鼠体重平均增加20.4%,略高于生理盐水组(18.2%).②小鼠灌胃给药(340 g·kg-1,相当于成人一次用量的326倍)后,连续观察14 d,小鼠全部存活,无明显毒性反应,小鼠体重平均增长17.2%.结论 酸枣仁醇提取物毒性很低,临床给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加减大黄廑虫丸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检测加减大黄磨虫丸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MTS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磨虫丸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ECV-504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廑虫丸对ECV-304细胞移行的影响;Matrige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加减大黄磨虫丸对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加减大黄磨虫丸中、低浓度组能够抑制鸡胚CAM血管生成;MTS比色法显示,0.05—0.20g/ml浓度的加减大黄鹰虫丸对VE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更低和更高浓度的加减大黄廑虫丸则无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加减大黄廑虫丸浓度为0、12.5、25.0和50.0mg/ml时ECV-504细胞移行数分别为208.67±17.16、132.67±16.50、78.33±13.50和18.67±6.66;Matrigel实验显示,加减大黄磨虫丸浓度为0、12.5、25.0和50.0mg/ml时ECV-304细胞内皮管腔形成数分别为25.67±1.53、22.33±1.53、16.33±2.52和2.33±1.53,可见抑制细胞移行和管腔形成的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加减大黄廑虫丸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1病例资料 患儿,男,系第3胎第3产,孕37周自然娩出,出生6h全身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461μmol/L,HB80g/L。母亲生育史:孕3产3,第2胎出生后发生严重的黄疸,存活5d。疑新生儿溶血病送检。血型血清学检测:(1)血型定型:患儿A、RhD阴性(实为阳性),母O、RhD阴性。(2)直接广谱抗球蛋白实验强阳性。(3)抗体鉴定:患儿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在抗人球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乙醚放散提取致敏在红细胞上抗体,放散液与一组谱细胞在盐水介质中不发生凝集,在抗人球蛋白、酶介质中与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与D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和自身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4)效价测定:患儿抗D效价1:128,母体抗D效价1:256。  相似文献   
145.
输卵管因素是女性不孕的最常见原因.占40%[1] .为了解女性不孕症的病因,我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超声子宫输卵管盆腔显影术检查不孕症患者169例,根据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治疗,受孕率达45.6%.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了解癫(癎)患儿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用药依从性的对策.方法 对已确诊癫(癎)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78例癫(癎)患儿中,依从者占65.4%,不依从占34.6%.患儿用药依从性与是否曾住院、是否定期复诊及监测血药浓度、是否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知识的知晓率有关(P<0.01,P<0.05).结论 在护理中提供给患儿家长更多的疾病及用药知识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可望提高癫(癎)患儿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7.
同种异体骨支撑架微创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改良髓芯减压术结合同种异体骨支撑架加自体骨和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探索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23例24个髋关节采用经大转子下通过股骨颈钻隧道至股骨头骨坏死区,将装有自体松质骨和DBM的同种异体骨支撑架经隧道拧入骨坏死区直至软骨下骨约5mm处,隧道远端用自体髂骨填塞。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x线影像学表现及是否需进一步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12—27)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资料作为最终评价依据。Harris评分,术前优良率为43.5%(10/23)。术后优良率为91.3%(21/23)。22侧髋关节影像学表现保持稳定,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撑架植入结合自体松质骨和DBM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增加了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成骨作用强,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与重建,同时,不破坏患者股骨头本身的血液供应,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8.
腺苷(Adenosine,ADO)是一种作用较强的神经调节因子,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制备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腺苷,观察其对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对腭裂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方法对45例(72耳)患有腭裂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抽液无效的患者行鼓膜置管术和随访. 结果随访1~4年,治愈36耳;好转24耳;无效和复发 8耳;并发症 4耳.腭裂修补组有效率93.3%;非腭裂修补组有效率 66.7%,总有效率 83.3%. 结论鼓膜置管治疗腭裂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改善听力,但不能改善咽鼓管阻塞状况,已行腭裂修补术后置管的疗效明显优于非修补组.早期行腭裂修补术后置管对咽鼓管功能恢复,听力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分析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中SH3GL2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10例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及10例对照组脑组织SH3G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显示,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SH3GL2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为(102.23±54.68),对照组为(44.59±17.12),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分析表明,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的SH3GL2蛋白表达相对水平(229.54±89.82)高于对照组(143.88±59.69),两者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3GL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在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中明显增强,提示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SH3GL2可能在人类难治性癫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