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42篇
  免费   12865篇
  国内免费   9483篇
耳鼻咽喉   3415篇
儿科学   4358篇
妇产科学   4948篇
基础医学   6760篇
口腔科学   909篇
临床医学   59708篇
内科学   31845篇
皮肤病学   3004篇
神经病学   3055篇
特种医学   176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22406篇
综合类   61948篇
预防医学   18335篇
眼科学   3058篇
药学   36522篇
  164篇
中国医学   15226篇
肿瘤学   8226篇
  2024年   1723篇
  2023年   6652篇
  2022年   4455篇
  2021年   5034篇
  2020年   5223篇
  2019年   3509篇
  2018年   3195篇
  2017年   6556篇
  2016年   8289篇
  2015年   10637篇
  2014年   16153篇
  2013年   18795篇
  2012年   27968篇
  2011年   30781篇
  2010年   28317篇
  2009年   21174篇
  2008年   22991篇
  2007年   19485篇
  2006年   13960篇
  2005年   8663篇
  2004年   8080篇
  2003年   5769篇
  2002年   5111篇
  2001年   4631篇
  2000年   3178篇
  1999年   2777篇
  1998年   1249篇
  1997年   911篇
  1996年   996篇
  1995年   969篇
  1994年   921篇
  1993年   708篇
  1992年   642篇
  1991年   588篇
  1990年   503篇
  1989年   449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我院肝硬化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对2组血清中的AFP、CEA、CA19-9指标进行单项测定与联合检测,对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AFP、CA19-9、CEA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A19-9、CEA单项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将会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42.
该文通过对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助产本科教育的招生对象及培养方法、课程设置框架、临床实践内容及要求、助产士认证标准和学生就业选择进行介绍,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对策,为完善我国助产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助产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构建的可切除肺癌预后预测模型在患者生存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原发性肺癌患者2 267例,患者均行一次肺癌手术治疗,无第二原发肿瘤。选取性别、年龄、职业、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路径、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治疗方案为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预后指数(PI)方程,计算每例患者的PI值。根据PI值的不同范围,划分低、中、高危预后组,对各组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性别(RR=0.684,P=0.001)、年龄(RR=0.591,P<0.01)、职业(RR=1.439,P=0.001)、病理类型(RR=3.694,P<0.01)、手术路径(RR=0.734,P=0.001)、肿瘤分期(RR=0.352,P=0.007)为可切除肺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女性、≤65岁、胸腔镜手术、肿瘤分期Ⅰ期为预后保护因素,其预后不良风险分别降低31.6%、40.9%、26.6%、64.8%;农民、腺鳞癌为预后危险因素,其预后不良风险分别增加43.9%、269.4%。PI方程为:∑βixi=-0.380 X1-0.526 X2+0.364 X31+1.307 X55-0.309 X6-1.045 X81(X1代表性别,X2代表年龄,X31代表职业为农民,X55代表病理类型为腺鳞癌,X6代表手术路径,X81代表肿瘤分期Ⅰ期)。PI<-1为低危组,PI≥-1且≤-0.5为中危组,PI>-0.5为高危组。1、3、5年生存率低危组分别为96.8%、87.0%、77.9%,中危组分别为91.8%、82.2%、61.7%,高危组分别为86.5%、61.7%、50.3%,各组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切除肺癌预后预测模型能够预测可切除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及相应生存率,帮助临床医师评估预后及制订后续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99mTc-DTPA肾动脉显像评价Stanford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左、右侧肾功能及总体肾功能受损程度,帮助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8日至2019年7月19日,在本院核医学科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48例,评价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分肾的GFR,比较Stanford主动脉夹层A型(简称A型)患者和主动脉夹层B型(简称B型)患者之间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B型患者术后总GFR低于A型患者(67.5 vs.80.6 m L/min,P<0.05),其中以左肾功能受损为著(30.9 vs.40.3 m 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评价肾功能有重要价值。主动脉夹层B型患者GFR较A型减低,且左侧肾GFR减低更明显,临床可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电图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总结我院收治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例,总结其心电图特点,结合病史症状等特点,分析患者误诊原因。结果 14例患者中正常心电图4例;左室高电压6例(2例伴ST-T改变);1例表现为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Ⅱ、Ⅲ、a 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1例V1~V3 ST弓背向上段抬高,表现非特异性ST-T段异常4例,心房纤颤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6例因胸痛及心电图异常初步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例因双下肢麻木无力初步诊断脊髓病,1例因左侧偏瘫初步诊断脑梗死,1例初步诊断急腹症,另外5例初诊即怀疑主动脉夹层,后进一步检查确诊,其中1例死亡后尸检确诊。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无特异性,有类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特点,易漏诊及误诊,应警惕此病。  相似文献   
46.
目的 门诊以急性心肌梗死(AMI)为首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首诊为AMI的AAD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15例均以胸背痛起病,12例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3例表现为广泛导联ST段压低,12例心肌酶升高,3例心肌酶正常,门诊急诊均以AMI为首诊收治入院,所有患者入院后查血D-二聚体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后均经食道超声(TTE)和/或增强CT发现假腔或夹层撕裂漂浮物,证实了AAD的诊断.结论 AAD累及冠状动脉时,可继发AMI,出现与原发AMI不易鉴别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心肌酶指标的改变,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溶栓等不适当治疗,对急诊以AMI收治的患者,入院后应警惕合并AAD的可能,行相关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7.
48.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425-1426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以头痛、眩晕、偏瘫为症状的严重性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清除血肿[1]。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预后,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具有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2]。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进行了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进行量化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3-1-1至2014-12-31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OSTHEO公式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19例研究对象中,术中出血量平均110.53±84.42ml;出血总量平均896.78±309.99ml;隐性失血量平均769.41±284.80ml。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达到769.41±284.80ml,占失血总量的85.80%,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纠正贫血,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近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ET)不断发展成熟,胚胎质量与数量均得到很大优化,但胚胎植入率与临床妊娠率却仍未见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所致。宫腔内异常可干扰胚胎种植及妊娠继续,导致不孕及流产。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目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宫腔镜子宫内膜微创术是微创诊疗技术,可直视了解宫腔内有无解剖异常及微小病变,并且可对宫腔内病变进行及时微创处理,对IVF/ICSI-ET胚胎种植失败的患者,在下周期IVF/ICSI-ET或冻融胚胎移植术治疗前进行诊治,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