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84篇
  免费   6680篇
  国内免费   3869篇
耳鼻咽喉   703篇
儿科学   439篇
妇产科学   457篇
基础医学   4349篇
口腔科学   1227篇
临床医学   16823篇
内科学   4909篇
皮肤病学   667篇
神经病学   780篇
特种医学   23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3篇
外科学   5075篇
综合类   37376篇
预防医学   13667篇
眼科学   790篇
药学   22929篇
  108篇
中国医学   45638篇
肿瘤学   1565篇
  2024年   837篇
  2023年   2705篇
  2022年   2314篇
  2021年   3014篇
  2020年   2854篇
  2019年   3027篇
  2018年   1477篇
  2017年   2835篇
  2016年   3137篇
  2015年   3781篇
  2014年   6429篇
  2013年   6163篇
  2012年   7712篇
  2011年   8497篇
  2010年   7747篇
  2009年   7272篇
  2008年   8396篇
  2007年   7896篇
  2006年   7082篇
  2005年   8218篇
  2004年   7578篇
  2003年   9071篇
  2002年   7042篇
  2001年   5701篇
  2000年   4829篇
  1999年   3743篇
  1998年   3348篇
  1997年   3242篇
  1996年   2654篇
  1995年   2468篇
  1994年   1986篇
  1993年   1260篇
  1992年   1162篇
  1991年   1267篇
  1990年   1018篇
  1989年   1189篇
  1988年   295篇
  1987年   210篇
  1986年   176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傍刺病变节段对应的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傍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功能评分、TCD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VA)、右侧椎动脉颅内段(RVA)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A[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LVA(Vd)、RVA[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s)、Vm]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Vs、Vd、Vm、PI)、LVA(Vs、Vm)、RVA(Vs、V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傍刺法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滋阴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L-6、TNF-α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TP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滋阴益肾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4、IL-6、TNF-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P<0.05); 两组治疗后PLT计数均明显升高、PAIgG表达水平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 两组治疗前IL-4、IL-6、TNF-α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升高,IL-4、IL-6、TNF-α、CD8+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滋阴益肾法可显著降低ITP患者血清IL-4、IL-6等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采用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治疗支气管哮喘,观察该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三伏期间收治的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疗法,对照组单用三伏贴疗法。三伏期间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敷1次,共贴敷9次,3年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31例,无效2例,治愈率45. 0%(27/60),总有效率96. 6%(58/60);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37例,无效9例,治愈率23. 3%(14/60),总有效率85. 5%(51/60)。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261、4. 904,P均<0. 05)。结论三伏贴联合伏针闪罐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单纯三伏贴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四联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电针、刺络拔罐、火攻、外涂阿昔洛韦软膏四联法治疗,对照组静滴阿昔洛韦、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结果:愈显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一种全面、综合评价黄连解毒汤质量的方法。方法:前期实验已经建立了黄连解毒汤HPLC指纹图谱,同时记录了紫外吸收及干浸膏得率的数据。客观赋权法(CRITIC法)和主观赋权法(AHP法)相结合,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从而评价黄连解毒汤的质量。结果:7个指标成分在280 nm检测波长下均得到良好的基线分离,综合评分结果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合理、可靠,权重稳定性好,是一种可以尝试的质量评估体系,同时也为中药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临床表现及不同基因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收集一CMT家系8名成员临床资料,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方法及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PMP22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选择60名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该家系中患病者以行走不稳、跨阈步态,伴有弓形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家系中5名成员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及MLPA方法均检测出PMP22基因重复序列,其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有4名(Ⅱ3、Ⅱ9、Ⅱ11、Ⅲ7),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基因检测结果示PMP22基因重复序列的为携带者有1名(Ⅲ5),家系中余3名成员及对照组60名均未见重复序列。结论基因检测在明确CM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且MLPA法筛查基因时操作更简便、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7.
108.
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异位内膜组织虽然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中医学一般认为,“正虚伏邪”为恶性肿瘤的病机特点;那么,肾虚血瘀既属于“正虚伏邪”的范畴,又体现了EMs发病学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在“病证相应”的中医治则之下,补肾化瘀法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缓解痛经症状、提高受孕率,以及调整月经周期。本文基于EMs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通过分析补肾化瘀法治疗EMs的理论依据及其抑制异位内膜侵袭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解除免疫抑制、阻断局部微血管新生等,旨在阐明其疗效显著的原因,为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基础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电芒针透刺治疗心神失养型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神失养型焦虑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用电芒针透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常规针刺治疗,疗程4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脑电超慢涨落图(EFG)技术检测乙酰胆碱Ach(S5)、多巴胺DA(S11)水平来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ch(S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多巴胺DA(S1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芒针透刺治疗焦虑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通腑导滞敷脐法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菏泽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导滞敷脐法治疗,连续治疗7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腹痛、腹胀、恶心、便秘)、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3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及便秘积分和血清GAS、VI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MO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导滞敷脐法能够快速改善急性肠梗阻患者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