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84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目的在药物诱发抑郁模型上观察芍药苷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芍药苷组及盐酸氯米帕明组各12只,模型组、芍药苷组及盐酸氯米帕明组腹腔注射4 mg/kg利血平建立抑郁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芍药苷组按口服芍药苷的剂量分为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芍药苷用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盐酸氯米帕明组口服盐酸氯米帕明40 mg/kg,1次/d,连续给药7 d。观察以下指标:①体温。②甩头次数。于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5-羟色胺酸(5-HTP),记录10 min内小鼠甩头次数。③死亡率。每组选取10只小鼠,于末次给药1 h后皮下注射育亨宾30 mg/kg,计算死亡率。④自主活动次数。于末次给药1 h后记录小鼠5 min内的跨格数,作为自主活动指标。结果芍药苷中、高剂量组小鼠体温、甩头次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对照组死亡率10%,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死亡率分别为10%、10%、40%,盐酸氯米帕明组死亡率为80%,盐酸氯米帕明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各剂量芍药苷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芍药苷在药物利血平诱发抑郁模型中有一定的抗抑郁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5-HTP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测定复方利血平片中氯化钾的含量。方法:用水制备供试品溶液,加入氯化钠消除电离干扰,将供试品溶液喷入乙炔—空气火焰,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氯化钾的含量。结果:氯化钾在0.5~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2;在标示量的80%、100%、120%三个浓度点测定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3%(n=9)。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复方利血平片中氯化钾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3.
<正>对于中重度(2、3级)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用药常常不能使血压达标,因此一般都主张二联或二联以上的降压药物治疗。笔者在临床采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联合氨氯地平对47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4h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8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治疗前后血压和MBPS的变化.结果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后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降低(9.6±2.5)/(9.1±1.5) mm Hg(1mm Hg=0.133 kPa),治疗后18 ~ 24h SBP/DBP降低(8.7±2.5)/(7.5±3.2)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患者和MBPS(-)患者治疗后18~24 h SBP/DBP分别降低(10.1±2.5)/(8.4±2.8) mm Hg和(8.1±1.8)/(7.3±2.0)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BPS(+)患者减少,MBPS(-)患者增多,治疗前后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患者MBPS降低( 13.3±2.3)/(10.1 ±2.7) mm Hg,(P<0.05),而MBPS(-)患者MBPS程度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不仅有效降低24h血压,还能明显降低治疗后18~24h血压和遏制MBPS的发生,降低MBPS的程度.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腹腔注射利血平引起的抑郁样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以利血平腹腔注射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精简方组(以下简称精简方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上述各组大鼠均以利血平腹腔注射造模,同时分别予以蒸馏水、氟西汀、柴胡疏肝散精简方(柴胡9 g、白芍15 g、枳壳9 g、香附9 g)灌胃给药,连续14天,腹腔注射利血平与灌胃给药同时进行,每天1次。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以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抑郁状态,以热痛缩足潜伏期(以下简称热痛实验)、机械性撤足阈值(以下简称机械痛实验)测定其疼痛感觉。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 0. 01);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 0. 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明显降低(P 0. 01);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明显下降(P 0. 01);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IL-10的含量明显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体重增加(P 0. 05);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 0. 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明显提高(P 0. 01);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 0. 01)。精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重增加(P 0. 05);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 0. 01);热痛实验的缩足时间增加(P 0. 05);机械痛实验的撤足阈值提高(P 0. 05);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 0. 01)。与氟西汀组比较,精简方组大鼠在体重、强迫游泳实验、热痛实验、机械痛实验等行为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可通过抑制血清中致炎因子、增加抗炎因子的含量,提高疼痛阈值,缓解疼痛反应达到解郁止痛的功效,这可能是该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的降压作用研究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卡托普利,有人主张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用其降血压。我科将卡托普利与利血平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的降压效果作对照,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10月~1998年12月住院患儿,符合第6版实用儿科学急性肾小球肾炎、小儿高血压诊断标准63例。随机分成两组:卡托普利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10.7岁,平均血压17.5/13kPa;利血平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10.9岁,平均血压18.2/13.1kPa。两组在性别、年龄、血压、病程、尿常规、肾功能方面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不良反应(ADR)自发报告数据,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ADR报告,对报告中性别、年龄、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严重ADR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9年共收到6104例ADR报告,男女比例为1.20∶1,65岁以下与65岁以上比例为1.57∶1。6104例报告合计报道9569例次事件,主要累及的系统器官为神经系统(2792例,占29.18%)、胃肠系统(2779例,占29.04%)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1462例,占15.28%),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1601例,占16.73%)、头晕(1078例,占11.27%)和乏力(1062例,占11.10%)。在6104例ADR中,严重165例(2.70%)、低血压相关102例(1.67%)、抑郁相关43例(0.70%)、胃肠出血相关14例(0.23%)、心动过缓相关6例(0.10%)。结论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安全性良好,在真实世界中所致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头晕、乏力,同时低血压、抑郁、胃肠出血、心动过缓相关A...  相似文献   
88.
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初步探讨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高剂量阿朴吗啡导致体温下降试验,5-羟色胺酸(5-HTP)诱导甩头行为试验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下丘脑、皮层、海马等脑内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 结果 :解郁丸能显著拮抗高剂量阿朴吗啡所致小鼠体温下降;增加5-HTP诱导甩头行为。解郁丸单次和连续14 d给药,可提高下丘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与DA的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二醇(DOPAC)的比值;也可使皮层中5-HT,NE,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DOPAC含量升高,降低5-HT与5-HIAA及DA与DOPAC的比值;并可提高海马中5-HT与5-HIAA及DA与DOPAC的比值。解郁丸可使利血平化小鼠下丘脑中NE,5-HIAA,海马中5-HT,5-HIAA,DA与DOPAC的比值明显升高。 结论 :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脑区的5-HT,NE等神经递质有关。单次和连续14 d给药可增加不同脑区5-HT,NE,DA的含量,连续14 d给药对利血平化所致不同脑区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也有不同程度的翻转效应。  相似文献   
89.
白芍提取物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观察白芍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小鼠强迫游泳及利血平拮抗实验。白芍提取物22.5,45,90mg·kg-1ig7d后观察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及体温变化。结果:白芍提取物45,90mg·kg-1·d-1均可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并显著对抗利血平所致的小鼠体温下降(P0.05)。结论:白芍提取物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越鞠保和丸对实验动物胃粘膜损伤及急、慢性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法、幽门结扎法及利血平法制备实验动物胃溃疡模型,观察越鞠保和丸的抗溃疡作用;采用角叉菜胶及无菌棉球制备急、慢性炎症动物模型,观察越鞠保和丸的抗炎作用.结果越鞠保和丸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抑制大鼠水浸束缚应激型溃疡及幽门结扎型溃疡的发生,连续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小鼠利血平型溃疡的发生;灌胃给药可显著减轻大鼠致炎后2 h的炎症反应,使足跖肿胀率显著降低;连续灌胃给药可显著抑制肉芽组织的形成,使棉球的干重及湿重明显降低.结论越鞠保和丸具有抗溃疡和抗急、慢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