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1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31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1704篇
内科学   45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69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54篇
综合类   2413篇
预防医学   379篇
眼科学   450篇
药学   936篇
  12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内镜下逆行胰腺胆管造影(encoso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造影的技术。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目前已发展为融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微创内镜下介入技术,成为肝、胆、胰及上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BP 5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9例。A组采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行ERCP+EST联合治疗;而B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当出现胆道梗阻、穿孔或胰腺脓肿及胰腺假性囊肿时则积极开腹手术。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 A组与B组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5.21±2.08)d vs.(13.56±6.28)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为(7.66±4.15)d vs.(12.32±5.81)d,住院时间为(18.42±5.73)d vs.(26.12±12.15)d,住院费用为(1.86±1.15)万元vs.(5.46±2.37)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6.90%(2/29)vs.34.48%(10/29),死亡率为6.90%(2/29)vs.27.59%(8/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采用ERCP+EST联合治疗AB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操作要点、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时机、注意事项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颈椎损伤患者行床边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当患者出现胸闷和/或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70%时,应行气管切开术,局麻下进行,倒"U"型切开气管环,术后观察各项并发症,并统计术后1月拔管率。结果 16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气管切开后,各项监测指标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拔管率75.0%。结论颈椎骨折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在相关科室的配合下,针对颈椎损伤的特殊性,术中切口不宜过小,彻底止血,甲状腺峡部较大者可牵拉向下,注意套管良好固定,可以有效地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335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未行气管切开187例(A组),行气管切开148例(B组)。分析患者入院至出院前白蛋白指标的变化特点。患者入院后即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每周行2次白蛋白检测,根据所测指标调整营养成份及剂量,对于A组伴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同时以人血白蛋白静滴,能自主进食鼓励加强饮食;加强抗感染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对比分析2组白蛋白变化趋势及在入院时、入院后每3d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对2组白蛋白指标差异及白蛋白静滴例数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12d,为(31.8±3.7)g/L;B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9d,为(29.8±3.2)g/L。入院前18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蛋白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组静滴白蛋白例数明显多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后血清白蛋白迅速降低,纠正困难,气管切开加重低蛋白血症;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鼓励自主进食,必要时静滴人血白蛋白静滴,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总结LC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8例,采用LC-CBDE术24例、EST联合LC术3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总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等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术式的术后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日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的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亦有差别。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0.5~1.0cm,胆总管下端结石时宜用EST取石,术后2~5天再行LC;胆总管直径〉1.0cm时,尤其是并存Ⅱ级肝管结石者(无胆管狭窄)则宜行LC-CBDE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等,有选择地对205例胆总管内径≤0.8 cm的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05例中,腹腔镜联合术中胆管镜取尽结石162例,中转为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43例,无中转开腹.胆管镜组16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术后并发症率5.5% (9/162),无残余结石;十二指肠镜组4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5 min.术后并发症率9.3%(4/43),术后残余结石1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管镜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98.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时机和方式尚存争议.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可以减少镇静剂的使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等.因此,早期气管切开可能使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受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较好的气管切开方式,但要正确把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迟发血肿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7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迟发血肿组(血肿新发于非手术区域)sz例、原位复发组(血肿复发于原手术区)36例及对照组(无血肿复发)183例。以x2检验进行率的两两比较,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迟发血肿组持续昏迷、颅骨骨折及GCS评分、舒张压、手术时机、Fbg、TT与对照组及原位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迟发血肿组Babinski征阳性、基底池受压、脑疝及血肿量、空腹血糖、前白蛋白、APTT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迟发血肿组年龄同原位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复发组年龄及血肿量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后cT显示为巨大血肿、基底池受压明显并伴颅骨骨折、临床表现为Babinski征阳性、持续昏迷甚至脑疝的超早期手术患者需注意其术后迟发血肿可能,监测凝血功能及血糖、血压或有助于早期发现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120例,其中26例并发肺部感染,分别进行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以及其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后,25例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加强呼吸道管理,能够确保有效排痰,保证气道通常,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