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27篇
  免费   4226篇
  国内免费   3974篇
耳鼻咽喉   419篇
儿科学   347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2487篇
口腔科学   500篇
临床医学   18034篇
内科学   20984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460篇
特种医学   5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5308篇
综合类   27665篇
预防医学   4067篇
眼科学   2292篇
药学   10437篇
  217篇
中国医学   3784篇
肿瘤学   520篇
  2024年   550篇
  2023年   2123篇
  2022年   1753篇
  2021年   2354篇
  2020年   2490篇
  2019年   2338篇
  2018年   1180篇
  2017年   2015篇
  2016年   2403篇
  2015年   2704篇
  2014年   4829篇
  2013年   4996篇
  2012年   6247篇
  2011年   7242篇
  2010年   6803篇
  2009年   6737篇
  2008年   6795篇
  2007年   6219篇
  2006年   5952篇
  2005年   5422篇
  2004年   4534篇
  2003年   3978篇
  2002年   3253篇
  2001年   2610篇
  2000年   1870篇
  1999年   1364篇
  1998年   1143篇
  1997年   920篇
  1996年   773篇
  1995年   596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以64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人工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及单纯固定术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2、1、2、3月时处死家兔,取出植入的IOL,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动态观察两种术式的IOL前膜及细胞形态。结果表明,1/2月组IOL表面可见膜样结构,呈无结构的颗粒状态或丝网状,其二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1~3月组膜样组合仍然存在,但变菲薄,1月组可见成群的细胞聚集;2月组可见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992.
993.
冠状动脉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的病理学特征为广泛动脉粥样硬化与管腔狭窄。动脉壁的粥样硬化常与血栓共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致血栓形成。病理研究发现,动脉粥硬化部位血管内皮细胞破裂或出血,其结果为血管内皮下层暴露于环流的血液中,血小板附着于内皮细胞的胶原蛋白,活化,并释放一种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的物质。活化的血小板还参与促进纤维蛋白形成的凝血作用,红细胞和白细胞也可参与组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应用药物(如链激酶或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或物理(如血管成形术或分流术)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是治疗  相似文献   
994.
心血管疾病是人群中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血管疾病中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旦发生ACS,尽早恢复冠脉的血流就尤为重要,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无复流现象是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是指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心外膜冠脉狭窄或闭塞已得到正常开通,但由于微循环水平血液仍不能完全恢复,使缺血心肌组织未得到有效再灌注的现象。当冠脉产生无复流现象时,使得再灌注治疗的有益效果减弱,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的不良预后。目前冠脉无复流现象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有关,分子机制包括炎症通路的激活、缺血与再灌注所致内皮细胞损伤、血栓栓塞症有关的损伤、微血管痉挛、白细胞浸润和细胞水肿等。由于无复流现象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非常重要。近来的研究表明,术前预防应用他汀类、抗血小板类、血管扩张剂及某些抗炎药物有助于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重建冠状动脉血流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介入器械的预防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防治冠脉无复流现象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在人体中,存在着一种围绕着除脑血管外的所有心血管的脂肪组织,称为血管周围脂肪(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近年来,由于其位置及功能的特殊性,PVAT被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内脏脂肪的新型脂肪组织,可通过旁分泌、内分泌具有促进血管舒缩功能的脂肪因子,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及脂肪细胞表型转换等途径,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双面性的影响,包括在生理状态下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及病理状态下促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的不良作用。而通过对PVAT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与干预,有助于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增加具有可行性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叙述PVAT与经典脂肪类型的区别,其生理、病理情况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王舟  邓金龙  吴东峰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1):2620-2625
背景 既往研究显示ACAT-1 rs104492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相关,并且与血脂水平有关。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CAT-1 rs1044925 S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以及rs1044925 SNP与ACS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调脂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确诊为ACS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1例作为ACS组(男67例,女44例);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晚;同时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或替格瑞洛90 mg,2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并在经PCI后常规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晚。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人群,共338例(男170例,女168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ACAT-1 rs1044925 SNP进行基因分型,检测ACS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血脂水平,随访检测ACS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1年后血脂参数。结果 ACS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间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997.
<正>冠心病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引起血管狭窄、痉挛或阻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属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功能和形态结构病变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几大疾病之一[1]。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8.
李靖  王洋  柳克晔  高峰  韩喆 《西部医学》2023,35(3):381-385
探讨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心肌损伤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4名行OPCABG的患者,依据患者术前NLR的三分位数分为高比值组(NLR>2.8,n=102)、中比值组(2.8≥NLR≥1.6,n=106)以及低比值组(NLR<1.6,n=106)。分别检测患者术前基线、术后8 h及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 高比值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比值组及低比值组(P<0.05)。高比值组术后CKMB峰值显著高于中比值组[2.1(1.2~13.0) ng/mL vs2.0(1.0~7.3) ng/mL, P=0.047]及低比值组[2.1(1.2~13.0) ng/mL vs1.1(0.9~1.6) ng/mL, P<0.001]。且高比值组患者术后CTnI峰值同样显著高于中比值组[0.075(0.010~0.185) ng/mL vs 0.020(0.000~0.103) ng/mL, P=0.011],以及低比值组[0.075(0.010~0.185) ng/mL vs0.010(0.000~0.030) ng/mL, P<0.001]。术前NLR较高是术后患者CTnI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9; 95%CI:1.326~5.954; P=0.007)。高比值组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比值组及低比值组(HR:1.80; 95%CI:1.16~2.79; Log Rank P=0.021)。结论 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会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旨在评估硫代硫酸钠(STS)对血液透析(HD)患者动脉僵硬度(AS)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根据心踝血管指数(CAVI)测量的100名患有异常AS的HD男性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对照组静脉未注射硫代硫酸钠。比较两组CAVI、脉搏波速度(PWV)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lnCAC)。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PWV及治疗后6个月的CAVI、lnCA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lnCAC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AS异常的HD男性患者采用STS治疗可显著改善AS,稳定血管钙化,其可作为新的治疗策略用于延迟和治疗HD患者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骨膜蛋白(periostin)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260例行PCI手术AMI患者,统计术后1年内MACE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单因素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vaspin、periostin及Lp-PLA2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260例AMI患者,在行PCI术后1年内MACE发生率为9.62%(25/260)。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疾病类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血糖、肌酐、三酰甘油(TG)、发病至治疗时间(OTN)、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vaspin、periostin及Lp-P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