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98篇
  免费   3781篇
  国内免费   2518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370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1395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15712篇
内科学   19111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484篇
特种医学   55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8篇
外科学   2690篇
综合类   24028篇
预防医学   419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9441篇
  224篇
中国医学   3685篇
肿瘤学   590篇
  2024年   503篇
  2023年   1922篇
  2022年   1533篇
  2021年   2103篇
  2020年   2251篇
  2019年   2114篇
  2018年   972篇
  2017年   1753篇
  2016年   2032篇
  2015年   2357篇
  2014年   4257篇
  2013年   4265篇
  2012年   5342篇
  2011年   5939篇
  2010年   5786篇
  2009年   5772篇
  2008年   5709篇
  2007年   5334篇
  2006年   5143篇
  2005年   4517篇
  2004年   3612篇
  2003年   2973篇
  2002年   2467篇
  2001年   2011篇
  2000年   1464篇
  1999年   1145篇
  1998年   1003篇
  1997年   815篇
  1996年   728篇
  1995年   513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0-09~2003-03住院236例,其中男150例,女86例.合并高血压90例,合并糖尿病35例.据其ECG表现分组,A组:有ST段动态改变者138例;B组:ST段持续改变者98例;C组:T波动态改变者96例;D组:T波持续改变者88例.  相似文献   
8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洪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151-15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靡溃或破裂后,血小板聚积在破溃斑块的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填充在斑块破裂处并产生聚积。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相互结合产生的纤维蛋白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堵塞症状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严重骨盆骨折伴出血早期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或结扎止血介入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本组共10例骨盆骨折伴出血采取早期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或结扎止血介入术后患者,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结果10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严重骨盆骨折造成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合并大出血所致休克。而该术式方法简单、迅速、安全、创伤小、痛苦少,能保留脏器功能,严重休克患者在积极输液输血抗休克的同时也能耐受此手术,并能有效缩短休克期。  相似文献   
84.
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藻酸双酯钠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58例患者分为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组(n=30)与硝酸甘油注射液对照组(n=28),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总时间等参数及临床症状与综合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O、CI和EF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而对照组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ST段压低总次数、ST段压低总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临床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5.
介入诊疗冠心病患者的系统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萍 《医学文选》2006,25(3):456-457
目的通过对介入诊疗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术中顺应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接受介入手术的386例病人随机分成常规健康教育组186例和系统健康教育组200例,并分别给于相应的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术中顺应性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系统组患者在术中的顺应性、病人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随访心绞痛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能增加患者术中顺应性及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6.
急性心肌梗死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正春  蔡红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1028-1030
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国内外在急性心肌梗死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医疗方面已有较多研究,并在实践中证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延长患者寿命及降低病死率。本院对58例此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活动观察,观察介入患者的最佳康复时间和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心肌梗死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其中介入治疗组31例,于心肌梗死亚急性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I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随访4~6年,观察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直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左室舒张末直径增大较对照组减轻,LVEF与对照组比,介入治疗组LVEF无明显下降或有所提高,心功能(NYHA)分级介入治疗组无明显下降,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发生率介入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结论心肌梗死亚急性期进行PCI治疗能够减轻左室重构,防止及减少左室腔扩大、LVEF下降,减少心功能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而明显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8.
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AT),显著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的血小板对一磷酸腺苷(ADP)敏感性增加,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也可从氯吡格雷获益。然而氯吡格雷在患者群中的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尽管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但临床上仍不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事件发生,血小板聚集能力不能被有效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亦称氯吡格雷无反应(nonresponse)、氯吡格雷低反应(10wresponse)等。为规范术语,避免混淆,建议统一使用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89.
经上肢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干预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自1989年Campeau[1]首次以桡动脉为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以来,目前经桡动脉等上肢动脉途径进行PCI已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总结我院近年经上肢动脉途径对7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PCI的体会.  相似文献   
90.
老年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冠心病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冠心病介入治疗(PCI)适应症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冠心病人获益.国内外心脏多中心文献报告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急诊PCI应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首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