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49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531篇
综合类   677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7篇
  4篇
中国医学   12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唐炎红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232-1233
耳廓断离多由外伤引起,患者身心创伤大,争分夺秒完善术前准备,施行耳廓再植术是治疗方案中的最优选择。但是施行该类手术不但需要精湛的显微外科、整形美容外科技术,而且需要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护理知识实施周密护理。1990年4月~2008年6月,我科施行耳廓再植8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断指再植围术期的平衡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ASAⅠ~Ⅱ级断指再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60例。于神经丛刺激仪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开始前5min,K组静注氯胺酮0.15mg/kg,N组静注生理盐水0.15mg/kg。术后两组病人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CIA),将舒芬太尼150μg加托烷司琼5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20 mL,以2.0 mL/h持续镇痛48h。比较两组臂丛麻醉效果,止血带耐受效果,术后镇痛效果,PCI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 K组臂丛麻醉效果及止血带耐受效果均优于N组(u=3.154、1.986,P<0.05)。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术后48h内PCI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7、3.7,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在断指再植围术期中的平衡镇痛作用效果显著,提高了阻滞麻醉的满意率和止血带耐受率,减少了PCIA按压次数,且并未增加病人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估应用套管针作连续阻滞从麻醉效果与维持时间两方面满足长时间断指再植术和术后镇痛的需要。方法:收集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次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将两组临床麻醉效果和维持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治疗麻醉过程中使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高麻醉的效果和麻醉持续的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4.
吕茜茜 《山东医药》2004,44(23):69-69
1996年6月~2004年1月,我们共为275例患者施行断指再植术,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7例,女108例;年龄1.5~72岁,平均23.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0.5~18小时,平均1.8小时。其中大部离断伤102例,完全离断伤173例;伤及单指114例,两指以上161例。住院时间9~20天,平均14.5天。随访192例(262指)中,坏死8例(3.2%),关节强直24例(9.16%),术后感染20例(7.63%)。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完全离断指患者实施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完全离断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实施再植术。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手指功能,比较治疗前后的握力、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再植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中,优12例(30.00%),良18例(45.00%),差10例(25.00%),手指功能优良率为75.00%。40例患者治疗前的握力为(0.55±0.13)kg,治疗后的握力为(8.45±1.29)kg;治疗前的手指关节TAM为(101.56±30.33)°,治疗后的手指关节TAM为(182.34±30.67)°。治疗后的握力及手指关节TAM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537、11.844,P=0.000、0.000<0.05)。40例患者治疗前的运动、感觉、外观、工作能力、总分分别为(5.34±0.25)、(5.64±0.32)、(4.38±0.41)、(5.21±0.56)、(20.57±1.68)分;治疗后的运动、感觉、外观、工作能力、总分分别为(23.34±1.25)、(24.15±1.36)、(23.66±1.12)、(22.34±1.29)、(93.49±1.48)分。治疗后的运动、感觉、外观、工作能力、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完全离断指患者实施再植术疗效显著,可有效保障组织块的修复,在有可供吻合的血管与神经的情况下,可达到完整再植的效果,恢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总体活动度恢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汇总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术后康复训练情况、缺血时间、术后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断离性质、断指伤的原因、断离平面、医保情况、家庭年均收入、职业类型、术后皮肤温度、术后毛细血管反应、术后指腹弹性情况、合并基础疾病、受伤的手指类型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并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再植指外观恢复得分为15.59±3.45分,运动功能评分为14.27±4.13分,感觉恢复评分为16.38±5.39分,日常活动恢复评分为7.36±2.47分,恢复工作情况评分为6.78±2.59分,再植指功能总分为60.38±16.28分,其再植指功能活动恢复水平较差。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康复训练、缺血时间、术后心理状态、断离性质、断指伤原因、断离平面、受伤的手指类型、术后指腹弹性、术后皮肤温度均为影响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再植指功能活动恢复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断离平面、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心理状况与断指伤原因均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再植指功能活动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与断离平面、断指伤的原因、术后心理状态与术后康复训练情况等密切相关,护理人员配合医师,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促进其功能康复,对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回归工作岗位并重返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36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1指,其中男183例,女53例;年龄2~62岁,平均34.5岁,其中6岁以下6例,6岁以上230例。拇指51指,示指87指,中指78指,环指63指,小指32指。将再植术后坏死的40例40指作为观察组,其他再植存活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指别、吸烟史、受伤类型、断指缺血时间、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再植术后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指完全离断再植236例共311指,术后坏死40指。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情况(P<0.05).而与年龄、性别、指别、断指缺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及动静脉修复情况是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断指再植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基本情况、伤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连续肌间沟镇痛对患者血液循环状况的影响。方法 :有断指再植手术适应证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持续肌间沟镇痛,配药为罗哌卡因200m L(加入芬太尼0.3mg,地塞米松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g/L,持续量为2m L/h。对照组患者术后不予镇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5小时、10小时和20小时的血液循环情况,如血流速度、血运情况、手术后断指再植手指的皮肤温度、皮肤的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5小时、10小时、20小时血流速度分别为22.13±2.86cm/s、32.15±2.90cm/s、31.83±2.10cm/s,高于对照组20.33±2.40cm/s、21.58±2.61cm/s、22.42±3.08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小时、10小时、20小时3个时点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小时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9%高于对照组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小时血氧饱和度99%高于对照组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持续肌间沟镇痛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提高了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再植手指的存活。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输尿管开15异位患者经腹腹腔镜膀胱外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输尿管开口异位患者均采用经腹腹腔镜膀胱外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全麻,仰卧位患侧抬高,建立腹腔镜工作通道(经肚脐5mmTrocar,经腹直肌外侧缘左侧5mm/10mmTrocar,右侧12mmTrocar),充分游离患侧扩张输尿管,注意保护同侧正常输尿管,于靠近膀胱处离断异位开口输尿管,自同侧Trocar切口拉出腹壁,体外裁剪输尿管至大致正常直径,5/0可吸收线缝合输尿管管壁,末端制成乳头状,置入双J管后回纳腹腔;于膀胱底部后壁做全层切口,将输尿管末端乳头及双J管插入膀胱内,使用5/0可吸收线于膀胱全层与输尿管浆肌层间断吻合6~8针,吻合结束后膀胱注水测试有无漏尿,放置引流管及尿管。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耗时90~160min,术中出血30~50ml,术后4~6天拔引流管,7~10天拔除尿管,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1~11个月阴道无漏尿,尿常规正常,B超示肾积水减轻或消失。结论:重复肾输尿管开口异位患者经腹腹腔镜膀胱外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是可行性的,临床效果等同于开放手术,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瘢痕基本不可见的优点。  相似文献   
90.
目的介绍吻合指尖区侧方静脉重建回流行指尖离断再植的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36例(42指)指尖离断患者。男20例(24指),女16例(18指);年龄15~40岁,平均24.5岁。受伤原因:绞轧伤4例(4指),压砸伤6例(7指),电锯伤8例(8指),切割伤18例(23指)。离断指别:拇指3指,示指10指,中指15指,环指10指,小指4指。指尖分型:Ⅰ型19指,Ⅱ型5指,Ⅲ型11指,Ⅴ型7指。受伤至手术时间90 min~6 h,平均3.6 h。再植术中采用吻合侧方静脉重建回流,共吻合指侧方静脉80条,吻合动脉53条。结果再植指尖均成活,无回流障碍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指尖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指体无明显萎缩,39指指甲生长接近平整,3指指甲呈脊样生长。术后6个月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39指,良3指,优良率100%。结论指尖离断再植中通过吻合侧方静脉可有效重建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